白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發(fā)達、人才輩出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與周邊的各兄弟民族一道為祖國西南邊疆的鞏固和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并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歷史文化。白族主要聚居地——云南省大理,素有“文獻名邦”的美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首批命名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白族地區(qū)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正引起中外學者的關注,“白族學”和“南詔大理文化學”的研究熱潮正在興起。白族現有185萬多人口,其中150多萬人居住在云南省境內的劍川、洱源、大理、鶴慶、云龍、賓川、祥云、漾濞、彌渡、南澗、巍山、永平、麗江、怒江、楚雄、昆明、玉溪、文山等地、州、市、縣,其余多數居住在湖南省桑植、貴州省畢節(jié)、四川省西昌等地區(qū)。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白族最大的聚居區(qū)。白族自稱白子、白伙、白尼等。子、伙、尼都是“人”的意思。由于居住地不同,又有“洛舉”、“七姓名”、“民家”、“那馬”、“勒墨”等多種他稱。白族有3個支系,其中“民家”占總人口的95%,“那馬”占3.5%,“勒墨”占1.5%。白族聚居的縣城和鄉(xiāng)鎮(zhèn)群眾大多使用白語。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未定。分為以劍川、大理、瀘水洛本卓為代表的中、南、北3個方言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