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千百年來,蒙學堪稱中國古代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是古代所有讀書人起步的階梯。蒙學教材源遠流長,遠至周秦,近至民國,孩童入學,都有專門的啟蒙讀物。唐宋之前,這類教材變化不定。至宋代《三字經》、《百家姓》出,很快風行天下,加上先前的《千字文》,又吸納《弟子規(guī)》、《增廣賢文》等,蒙學教材的大格局才基本定型。這些啟蒙讀物內容通俗易懂,文字深入淺出,風格生動簡練,既具備識字的基本功能。又順帶介紹歷史地理常識,還寓有品德培養(yǎng)的內涵;表達形式則類似歌謠,瑯瑯上口,易于兒童背誦,實在是一舉多得,不可多得?!肚ё治摹肥悄媳背瘯r的周興嗣所編,四字一句,共二百五十句,一千個字,內容涉及自然、社會、歷史、倫理等諸多方面。它通篇用韻,朗朗上口,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內容豐富,所以隋唐以后,《千字文》大為流行,背誦《千字文》被視為識字教育的捷徑。本書對《千字文》做了淺顯的講解,并通過相應的典故故事,生動地體現原文的內涵,旨在讓小讀者能更明白更直接地理解原文,理解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