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認知視野下,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認知互動和雙邊關系進程形成了因果相關關系,兩國的相互知覺決定各自的政策選擇與行為模式,進而形成雙邊關系結構。本書建立了“價值信仰、國際環(huán)境、社會學習——認知和行為互動——中印關系”的分析模型,選取邊界問題、安全問題、西藏問題三個案例來研究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中印關系。由于社會認知的屬性,中印兩國之間一旦認知錯位或形成錯誤知覺,雙邊關系就極易進入一種惡性的互動螺旋狀態(tài)。同中印兩國彼此間的總體認知路徑(從非敵非友到善意友好、到敵對威脅,再回歸非敵非友)相對應,雙邊關系也經歷了分歧接觸、友好合作、邊境沖突與戰(zhàn)爭、敵對冷漠,競爭合作的發(fā)展軌跡。中印邊界問題的癥結在于兩國對邊界認知的錯位和印度方面對中國的錯誤知覺。在安全領域,中印兩國的相互知覺是不對稱的,中國在絕大部分時段里并不把印度視作自己的安全威脅。印度的認知思維慣性和雙軌政策致使西藏問題長期成為中印關系良性發(fā)展的制約因素。社會認知既有相符、固化、失調等內在邏輯,又有學習、調整,創(chuàng)新等屬性。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兩國關系更多地呈現出前一種特性;而90年代以來的雙邊關系則更多地表現為后一種特征,這也正是中印關系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