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是文學大師,鳳凰城則是歷史文化名城;編者糜華菱先生,據我所知,今年八十歲,是出生于湘西沅陵的沈從文研究專家,此前已有《走近沈從文》和《沈從文生平年表》著作問世;散文集中的作者大多是對沈從文、對鳳凰城有相當了解或研究的當代作家、學者、記者、畫家;出版社又是鼎鼎大名的中華書局,因此這本書的品味、質量自有充分的保證。沈從文自鳳凰城出,鳳凰城因沈從文顯,這人與城的關系確實耐人追尋。這本書在各種關于沈從文與鳳凰城的書籍中,其獨特之處當首先在于,它以“跟沈從文回鳳凰”、“在鳳凰尋找沈從文”、“濕濕的想念” 三組系列文章,實際上提出和解答了“鳳凰城給了作家沈從文什么?”、“作家沈從文留給了鳳凰城什么?”這樣兩個我們非常關心的重要問題。我想,它不光是會對一般的游客有吸引力,同時也會引起閱讀、研究沈從文的讀書人士的興味,就我而言,它讓我產生了“斯城也,而有斯人也;斯人也,而有斯文也”的感悟。鳳凰城誠然是地靈人杰,自然、人文皆有可觀,而此等好去處既來游之,則要使觀光、懷古無一偏廢方是上策。《沈從文的鳳凰城》誠有助于游者兼得此二樂也。自“觀光”言之,本書涉及的景點當然是洋洋可觀了,我們可以從沈從文自己和各個沈迷作者們的筆下探知其風神,何況還配有大量的彩色或黑白的個人所攝的照片呢。自“懷古”言之,這些各富個性的散文作者本身就在文章中懷古,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有相當?shù)那榫w感染力,不由得我們不發(fā)思古懷人之幽情。在“跟沈從文回鳳凰”的系列文章中,我們從沈從文自己的筆下知道他寫作時夢牽魂縈著鳳凰的是些什么,從其他作者的筆下知道他八十歲還鄉(xiāng)時游歷了鳳凰的哪些地方,在他生命的最后時日溫習了故鄉(xiāng)的哪些人、事、物、景。在“在鳳凰尋找沈從文”的系列章中,我們仿佛跟著一個個興趣盎然的游記作者在小小鳳凰城里反復轉悠,沈從文故居和沈從文墓就是常常到達的地方,這常讓我們產生似曾相識、如夢如幻之感,我們卻又會那樣樂此不疲而身不由己地跟隨著。在“濕濕的想念”的系列文章中,沈從文的孫女沈紅所寫的《濕濕的想念——寫給爺爺》,對沈從文的懷念無疑是最深情蘊藉的;沈從文的表侄黃永玉所寫的《從文表叔的家鄉(xiāng)親人》,對晚年沈從文的片段描畫最是傳神攝髓;作家李銳的《另一種紀念碑》為沈從文遭受的誤解與曲解最為憤懣不平,對沈從文的文學史地位與意義的論斷最為顯豁直白。而書中真摯的文字,都印證了那么一句話:沈從文——不愧是鳳凰城之魂!這是一本關于沈從文與鳳凰古城的散文集。匯集了包括沈從文、黃永玉、黃苗子、金介甫等名家的散文、游記26篇,分為邊城與我、從文在鳳凰、濕濕的思念、鳳凰游記、故居和墓地、從文家鄉(xiāng)人、世界的沈從文幾個部分。沈從文以鄉(xiāng)土文學聞名于世,其創(chuàng)作植根于他的故鄉(xiāng)鳳凰,很多人通過他的作品了解了這座擁有美麗風景和奇特民俗的邊城,并專程到此尋訪沈從文的足跡,其中不乏專家學者,留下一些很有價值的散文、游記,經過選編即成本書。它對了解沈從文,了解鳳凰都很有價值。書中配有大量鳳凰風景、民俗以及名人的圖片,是向往鳳凰的旅行者的佳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