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發(fā)現被遮蔽的東西
第一輯 歷史維度
世紀末的千年之變
白話·民間性-魯迅
——關于五四新文學傳統(tǒng)的札記
希望是不可言說的
——從竹內好的《魯迅》談魯迅的文學精神(札記)
林譯小說:世紀末的一個懸念
林紓散論
百年思想的一種證明
——我對王元化先生的基本理解
為《近人學術述林》作
平民、平民文學和平民利益
——在2005年北京文藝論壇的講演
新媒介文學“革命”芻議
第二輯 批評現場
另一種門:麥城事件的發(fā)生場合
——我對詩人麥城的回憶和想象
麥城:好談哲學的詩人
瓶頸中的王安憶
——關于《長恨歌》及其后的幾部長篇小說
上海:我們的文學資源
王朔和余秋雨:這個時代的兩個英雄人物
文化行者的精神氣象
陳村:寫作的掙扎
精靈再現:馬原在上海寫作
另一種浮躁
——從《能不憶蜀葵》略談張煒的小說寫作
“中國作家”趙本夫
——趙本夫創(chuàng)作研討會(2005年10月,南京)上的發(fā)言
用文學的方式回家
——胡廷武的《九聽》和《回到西雙版納》
古典的叛逆
——與朱文穎對話
第三輯 另種風情
文學的“同時代性”
網絡文學:技術和商業(yè)的雙駕車
二○○二:中篇小說的年度風景
——林建法選編《2002年中國最佳中篇小說》序
當代小說的寫作資源取向(對話錄)
憤怒的精英
泡沫批評
平民心態(tài)和文學批評
末路上的文學批評
當行規(guī)遭遇挑戰(zhàn)時
——文學批評的一種困境
批評的媒體化
偏見·通識·媒體批評
獨發(fā)異聲的文學批評家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