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布迪厄被稱為“法國最后一位知識分子”,在西方知識界有著很大的影響。這兩冊論戰(zhàn)文集(中譯本合為一冊,分上下篇),以“遏止野火”為名,向新自由主義宣戰(zhàn),尤其向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及其實踐宣戰(zhàn)。這場斗爭的實質是要“保衛(wèi)社會”:保衛(wèi)歷來社會斗爭贏取的成果——如今它們在“全球化”、“流動性”的名義下被系統(tǒng)性地拆毀;同時也是保衛(wèi)對于“社會”的信仰——如今它們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個人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方法論的攻擊下岌岌可危。布迪厄拒絕成為薩特,卻以其嚴格的科學研究影響公眾輿論。而媒體以及“媒體型知識分子”對于新自由主義的推波助瀾,本書則多有尖銳揭露。本書論題,大多實際而具體,譯者以按語形式,努力將之編織進中國語境:若合符節(jié)?似是而非?讀者自有判斷。知識分子本以獨立立場批判社會為己任。在今天法國,“知識分子”幾乎都被體制招了安。只有布迪厄站出來,公然譴責“這個世界的主人”,揭示“全球化”乃是這些“主人”對全世界實行“合而治之”的戰(zhàn)略口號。我亦認為,“全球化”口號的潛在之意,是削弱民族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主權,以便美國主導的跨國金融資本和經濟勢力暢行無阻于世界各地,最大限度地攫取各國的資源和財富。布迪厄被稱為“法國最后一位知識分子”,可謂當之無愧。——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