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學中國思想與社會研究(第一輯)

中國思想與社會研究(第一輯)

中國思想與社會研究(第一輯)

定 價:¥82.00

作 者: 劉澤華、羅宗強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論文集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0462699 出版時間: 2007-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646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為南開大學“985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成果。本輯所選取的論文,涉及跨學科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民本思想、華夷正統(tǒng)思想、佛學與宗教哲學、宋明理學、現代新儒家、史學思想與科舉教育、道德主義與術權、近代新意識與知識層等各方面的內容?!吨袊枷肱c社會研究》是南開大學“中國思想與社會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基地主辦的學術年刊。該創(chuàng)新基地是教育部批準的南開大學“985工程”二期建設的項目之一。該項目依托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經濟史三個國家重點學科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以南開大學歷史學、文學、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一級學科為基礎,旨在共同建設一個“中國思想與社會”為主題的新型的跨學科研究平臺。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思想與社會研究(第一輯)》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多元文化綜合研究的大趨勢
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對象、任務和方法
中國哲學史學科引入與接受“日丹諾夫模式”始末考
今日美國漢學研究概況
人、社會與文化——美國人類學家的新理論簡述
從民本走向民主的開端——兼評所謂“民本的極限”
科舉考試制度與儒家民本思想的大眾化
不必過分拔高儒家思想的治民功效——從漢代循吏在國家與社會互動中的作用兼說
流行于唐宋時期的道教文獻中的民本思想
略論《傅子》對秦朝暴政的認識
華夷之辨與儒佛之間大一統(tǒng)與辨華夷——東亞國際關系格局形成的內在原因
試論中古世家大族的華夷觀——以清河崔氏為中心
華夷正統(tǒng)觀念的演進與元初漢文人仕蒙
“夏夷之辨”及其近代轉型
智圓和契嵩:推動佛教“援儒入釋”潮流
儒學:宗教與世俗的二重性
論胡禮垣的宗教哲學思想
司馬光與佛教
論政教關系的層次與類型
再論宋明理學的倫理學轉向及其對傳統(tǒng)社會近代轉型之影響
宋代的學派與政派——從“紹興學禁”到“慶元黨禁”
“道統(tǒng)”之辯:再論“朱陳之辯”——答方如金、姜鵬兩先生
“朱陸異同”說論略
理想與現實之間——宋代士大夫政治角色的凸顯與現實困頓及精神轉移
中唐以來儒學重大轉換下邵雍視野中的孔子
南宋時期書院與理學結合的內在原因探析
薛季宣與南宋早期的政治文化
楊簡“心”范疇的思維建構探析
心性與事功之間:唐甄“悅入”之道研究
再論濮議:從思想史的視角看
評牟宗三先生論王學——推演王學的本體與工夫
叩問生命:現代新儒家的佛學因緣
內圣修補新外王——對現代新儒家內圣開出新外王的省思
歷史與現實——中國現代化的幾個問題
儒家精神及其現代進路
張岱年和“中國本位文化”建設論
胡三省宋史觀探微
清乾隆初葉詔開三禮館的歷史意蘊
唐君毅先生的史學價值判斷論
論中晚唐時期“直言極諫科”制舉考試的政治意義——兼論中古社會士大夫的為臣理念
唐宋以來的教育、科舉與文言超穩(wěn)定結構的形成
后唐的文獻典籍收藏、整理及其貢獻
道德主義歷史難題的求解——唐宋之際道學講求若干“問題”的思考
明正德、嘉靖時期文道觀念之演變
刁包思想初探
中國古代紫色觀念的變遷
因明未能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原因探析
讖緯研究的現況與展望
王守仁與術數
胡煦納甲說的內容、意義及其學術轉向
論傳統(tǒng)宗族的權威
調控成本博弈中的明清訴訟與無訟
論中國古代倫理共有制經濟
“世界秩序觀”的趨勢與“萬國公法”和“中國意識”
曾國藩的士大夫之學與其開展的內在邏輯
略論近代以來中國知識界國家觀念的構成與演變
解放前夕“南下”知識分子述記與淺析——以何廉、齊如山、錢穆等人為觀察對象
作為基督徒與儒者雙重身份的清華校長梅貽琦
有關胡適與韋蓮司戀情的檔案資料
馮友蘭先生的“貞元六書”:“為萬世開太平”
馮友蘭先生與西南聯大——西南聯大的校訓、校歌、進行曲、碑文
跨學科研究思想與社會的新嘗試——“中唐以來思想文化與社會演進”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南開大學國際多元文化綜合研究論壇紀要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