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消費社會理論:伴隨革命而誕生
第一章 讀解批判理論
一 批判性介入:批判理論的主體“人格”
二 “異化”:批判理論的思維方式
?。ㄒ唬┖诟駹柕漠惢碚摚骸爱惢钡恼軐W內涵及其基本特征
(二)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異化理論模式及其思維方式
三 法蘭克福學派:異化模式的運行譜系
?。ㄒ唬┌⒍嘀Z:主體性——文化工業(yè)——現代主義藝術
(二)馬爾庫塞:主體性——單面人——新感性
?。ㄈ┕愸R斯:主體性——主體性危機——交往理性
第二章 早期鮑德里亞的批判理論構架
一 生平:批判性介入的人格特質
二 第一階段中的異化模型:原始社會的象征性交換 ?。ǘY物)——經濟性交換——象征性交換
(一)連續(xù)與斷裂:兩種不同的歷史觀
?。ǘ┙洕越粨Q:異化社會的經濟運行模式
(三)象征性交換:異化模式的阿基米德點
三 第二階段鮑德里亞的異化模式:真實——仿真——誘惑
?。ㄒ唬┓抡妫合M社會的生產機制
?。ǘ┱T惑:游戲性的宿命策略
第三章 消費社會理論的基石:消費概念及其嬗變
一 “消費”的基本內涵:消耗
(一)作為否定性消耗的“消費”
?。ǘ┳鳛榭隙ㄐ韵牡摹跋M”
?。ㄈ┵Y本主義誕生的原動力:節(jié)儉還是奢侈
(四)“消費”時代的到來
二 消費社會中的消費:從“消耗”到“交流體系”
?。ㄒ唬┓膊獋惖摹办乓韵M”
?。ǘ┳鳛橐环N交流體系的“消費”
三 需求體系:欲望的形成
第四章 延伸與拓展:一般性消費社會理論的初步形成
一 界定:消費社會
(一)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
?。ǘ?契合與游離:鮑德里亞和馬克思的消費邏輯
?。ㄈ?繼承與超越:鮑德里亞與列斐夫爾的“受控消費的官僚社會”
(四)批判與呈現:鮑德里亞與鮑曼的“消費者合作社”
二 消費社會理論:批判理論的符號學轉向
?。ㄒ唬┙浀渑欣碚搶οM問題的探討
(二)批判理論的符號學轉向——消費社會理論
第五章 一般性消費社會理論的建構
一 緣起:消費社會中的日常生活
?。ㄒ唬┫M進入文化視域:物的二重緯度的形成
?。ǘ?日常生活的審美化:物的符號化
二 消費社會批判的符號政治經濟學
(一)起點:物
?。ǘ┩緩剑何锏陌菸锝?br /> (三) 旨歸:物的符號價值體系
三 批判方法:符號闡釋
四 個案分析:CIVENCHY消費性的符號闡釋
五 消費社會理論的方法論體系架構
結語 從文化批判轉向政治策略的構建:“革命”仍在繼續(xù)
一 后-馬克思主義視域下傳統(tǒng)馬克思哲學中的理論危機
二 后-馬克思主義對待特殊性與普遍性的三種態(tài)度
三 激進的能指:后-馬克思的“普遍性”指向
四 個案分析:拉克勞與墨菲的領導權理論的構建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