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藝術涂料幾乎可以追溯到已知人類早期的壁畫、巖畫、漆畫和各種染色的裝飾物件中。中國陜西的彩繪兵馬俑、敦煌壁畫和彩塑、新疆克孜爾石窟、山西永樂宮壁畫、云南麗江大覺宮壁畫等,其實都是人類應用早期藝術涂料的范例。到了15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哥特式建筑的大量出現.幾乎導致了那個時代歐洲早期藝術涂料的風潮。甚至一般的中產階級家庭的房屋主人,只要能夠得到不同尋常的亮色涂料.他就會使用,這主要是為了標新立異顯示自我。這些作品,歷經千百年到今天.盡管遭受了風沙侵蝕、巖石風化所引起的坍塌和人為破壞,有的顏料已經剝落,有的露出了麥草泥底,有的被煙熏黑了.有的因鉛白氧化變黑了??墒怯行┑V物質顏色的石青、石綠.朱砂、金箔等依然純凈飽滿,依然鮮艷如初,依然放射出昔日的光彩。它們無時無刻地震撼著我們當代這些涂料工作者。面對人類早期涂料藝術的歷史,我們現代人時常高喊:“保質期8年,耐擦洗過萬次,我們是現代簡約主義急先鋒!“這聲音是不是太蒼白而沒有任何回音了?當然了,對比早期的藝術涂料,現代涂料的進步是可以肯定的.顏色的豐富,花樣的繁多,批量質量的穩(wěn)定等,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多些反思,少些驕傲。人類在20世紀早期,基本上淘汰了沿用千年的各種天然膠類混合礦物色的涂料,從此與早期的藝術涂料歷史割斷了聯(lián)系.開始了近代合成樹脂藝術涂料的萌芽。近代藝術涂料的起源有多種:一說起源于二戰(zhàn)以后,歐洲面臨重建,當時的大規(guī)模建筑工程時間緊迫,基面處理簡單迅速,顯現出一種粗獷美,并形成一種特色,逐步發(fā)展成為現代批刮藝術涂料的雛形,后來經過多年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這種既符合普通民眾需求又滿足個性化需求產品才趨于成熟:二說20世紀60年代在日本某工地,一名失戀油漆工人因瘋狂泄憤將水泥砂漿揚滿墻面,后被人發(fā)現其居然有些藝術效果,隨后它發(fā)展成為特殊的藝術噴涂效果;三說20世紀70年代在韓國,因寫字樓高速發(fā)展,統(tǒng)一的白墻和百葉窗使許多在建筑內工作的白領出現頭昏、惡心的癥狀,有人稱之為寫字樓綜合癥,一位本土醫(yī)生建議將白墻涂刷為紅色淤泥的顏色后,此癥則不治而愈,隨后便形成一種新的顏色涂裝流派,這些都是現代藝術涂料的前身。近20年來,從簡約主義的當代公用建筑,到保守復古主義的家居裝修,占裝修可見面積70%以上的墻面,藝術涂料無疑成為了主題。而現代涂料應用技術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導致了近10年在歐美盛行的裝修墻面DIY,藝術化,個性化,似乎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標志。面對2l世紀的繁華和煩瑣.我個人比較喜愛復古主義的裝修風格,在外面工作享受的現代文明沖擊的同時,回到家里,希望能多一些寧靜和悠久感。這本《藝術涂料與建筑裝飾》,其實就是用圖片在探討:如何用藝術涂料在簡約和復古的裝修之間尋求平衡的那一點,相信也只有讀者才可以找到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