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本概念 1
1.1 SolidWorks概論 2
1.1.1 AutoCAD、SolidWorks和Pro/E的比較 2
1.1.2 為什么要學SolidWorks? 3
1.2 SolidWorks的特性 3
1.3 SolidWorks的界面 4
1.4 SolidWorks的按鍵操作 6
1.4.1 基本鼠標按鍵操作 6
1.4.2 快捷鍵定義 7
1.5 SolidWorks的系統(tǒng)環(huán)境設置 8
1.5.1 系統(tǒng)設置 8
1.5.2 自定義工具欄 18
1.6 SolidWorks的基本操作 21
1.6.1 基本視圖控制操作 21
1.6.2 特征管理器的操作 22
1.6.3 屬性管理器(Property Manager) 27
1.6.4 配置管理器(Configuration Manager) 27
1.7 SolidWorks的輸出/輸入格式 33
1.7.1 SolidWorks和AutoCAD DWG實體格式的互轉 34
1.7.2 Solidwork和IGES實體格式的互轉 38
1.8 模板的創(chuàng)建 40
習題 40
第2章 草圖繪制基礎 41
2.1 草圖繪制初步 42
2.2 草繪工具詳述 51
2.2.1 草繪工具部分 51
2.2.2 草繪編輯工具部分 54
2.3 十大草繪基本操作實務 58
2.3.1 對稱標注法 58
2.3.2 傾斜標注法 62
2.3.3 圓角標注法 65
2.3.4 圓弧標注法 66
2.3.5 倒角標注法 67
2.3.6 多邊形標注法 68
2.3.7 橢圓標注法 70
2.3.8 曲線標注法 71
2.3.9 幾何標注 75
2.3.10 抽殼標注 78
2.4 轉入Auto CAD圖形文件來作為草繪圖 81
2.5 一定要在前視圖下畫草繪嗎? 84
2.6 3D草圖繪制 85
習題 86
第3章 參照基準與實體建?;A 91
3.1 實體建模概論 92
3.1.1 實體建模原理 92
3.1.2 堆與挖,凸與凹的概念 95
3.1.3 參照基準的概念 96
3.1.4 曲面與實體間的關系 96
3.2 參照基準基礎 97
3.2.1 基準面 97
3.2.2 基準軸 103
3.2.3 坐標系 106
3.2.4 參照點 107
3.3 拉伸凸臺和拉伸切除特征 109
3.4 旋轉凸臺和旋轉切除特征 118
3.5 掃描和掃描切除特征 121
3.6 放樣凸臺和放樣切除特征 131
3.7 復制草圖和派生草圖 144
3.8 參照基準的綜合練習 147
3.9 測量(Measure) 150
3.10 質量特性和截面屬性 151
3.11 模型檢查 153
習題 154
第4章 實體編輯基礎 163
4.1 圓角特征 164
4.2 倒角特征 175
4.3 筋特征 177
4.4 抽殼特征 179
4.5 孔特征 181
4.6 拔模特征 186
4.7 圓頂特征 191
4.8 自由造型特征 193
4.9 特型特征 195
4.10 變形特征 197
4.11 壓凹特征 199
4.12 彎曲特征 201
4.13 包覆特征 204
4.14 縮放比例特征 206
4.15 陣列特征 207
4.16 鏡像特征 214
4.17 分割特征 217
習題 219
第5章 曲線、曲面建?;A 223
5.1 前言 224
5.2 曲線 224
5.2.1 投影曲線 224
5.2.2 分割線 228
5.2.3 組合曲線 232
5.2.4 通過XYZ點的曲線 233
5.2.5 通過參考點的曲線 234
5.2.6 螺旋線/渦狀線 235
5.3 曲面建模命令 241
5.3.1 拉伸曲面 241
5.3.2 旋轉曲面 243
5.3.3 掃描曲面 244
5.3.4 放樣曲面 246
5.3.5 邊界曲面 247
5.3.6 平面區(qū)域 252
5.4 曲面編輯命令 253
5.4.1 等距曲面 253
5.4.2 延展曲面 254
5.4.3 縫合曲面 255
5.4.4 加厚曲面 256
5.4.5 延伸曲面 257
5.4.6 剪裁曲面 259
5.4.7 圓角曲面 261
5.4.8 中面 261
5.4.9 填充曲面 263
5.4.10 解除剪裁曲面 266
5.5 曲面控制命令 268
5.5.1 移動/復制//旋轉/刪除曲面(Move/Copy Surfaces) 268
5.5.2 移動曲面(Move Surfaces) 270
5.5.3 替換面 271
習題 272
第6章 建模錯誤處理 275
6.1 前言 276
6.2 設計變更的錯誤處理實例 277
6.2.1 變更草繪圖所引發(fā)的錯誤處理 277
6.2.2 變更尺寸所引發(fā)的錯誤處理 281
6.2.3 變更特征順序 283
6.2.4 討論 283
習題 283
第7章 裝配基礎 287
7.1 裝配概論 288
7.2 SolidWorks裝配體文件的結構 288
7.3 創(chuàng)建裝配體文件 289
7.3.1 在裝配體中添加零部件的方法 290
7.3.2 裝配初步 293
7.3.3 后續(xù)的裝配 295
7.4 子裝配體操作 298
7.5 裝配體的編輯 300
7.5.1 顯示方面的編輯 300
7.5.2 變更零部件設計的編輯 301
7.5.3 零部件或子裝配體的隱藏/壓縮和刪除 302
7.5.4 子裝配體的編輯 303
7.5.5 零部件的替換 304
7.5.6 配合的替換 305
7.5.7 干涉碰撞的檢查 307
7.6 爆炸圖的繪制 308
7.6.1 爆炸視圖的操作 308
7.6.2 爆炸路徑線 311
7.7 裝配體特征 313
7.8 裝配體或零部件的剖面 319
7.9 裝配體的輕化 320
7.9.1 創(chuàng)建輕化的零部件 320
7.9.2 打開裝配體后的零件處理 322
習題 324
第8章 配置 327
8.1 配置概論 328
8.2 創(chuàng)建配置 329
8.3 配置的應用和操作 331
8.3.1 變換另一組尺寸設計的應用 331
8.3.2 刪除和添加特征的應用 332
8.4 裝配體里的配置應用 333
8.4.1 配置的顯示狀態(tài) 333
8.4.2 為配置添加或刪除零部件 335
8.4.3 配置的爆炸視圖 336
8.5 派生的配置 337
8.6 使用設計表來生成配置 339
8.6.1 創(chuàng)建設計表 339
8.6.2 編輯設計表 340
8.6.3 設計表內的參數(shù) 343
習題 346
第9章 渲染基礎(PhotoWorks) 349
9.1 PhotoWorks概論 350
9.2 SolidWorks的基本著色功能 351
9.3 加載PhotoWorks插件 353
9.4 材質貼附 353
9.4.1 材質設置 354
9.4.2 貼圖設置 356
9.4.3 布景設置 358
9.5 燈光布置 360
9.6 渲染的操作 364
9.6.1 渲染的系統(tǒng)環(huán)境設置 365
9.6.2 渲染向導 368
9.7 相機設置的補充 369
習題 372
附錄A 如何使用本書范例光盤和服務 373
A.1 本書范例光盤的使用方式 374
A.2 本書習題解答下載方式 375
A.3 本書的網站服務(www.dragon2g.com) 375
A.3.1 本書技術咨詢方式說明 375
A.3.2 本書錯誤校正查詢 376
A.3.3 本站公告欄和技術討論精選的用途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