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綠色建筑的概念 1.1.1 綠色建筑的定義與內涵 1.1.2 綠色建筑技術及其應用問題 1.2 綠色建筑的研究背景 1.3 國外綠色建筑的發(fā)展概況 1.4 我國綠色建筑的現狀與展望 第2章 綠色建筑與環(huán)境 2.1 全球變暖與建筑 2.1.1 全球變暖概況 2.1.2 溫室效應與建筑 2.2 臭氧層的破壞與建筑 2.2.1 臭氧層的基本知識 2.2.2 臭氧層破壞帶來的惡果 2.2.3 臭氧層對建筑的影響 2.3 酸雨泛濫與建筑 2.3.1 酸雨的形成與危害 2.3.2 酸雨對建筑的影響 2.3.3 酸雨的防治對策 2.4 大氣質量變差與建筑 2.4.1 大氣概況 2.4.2 大氣污染與防治對策 2.4.3 大氣質量變差帶來的惡果 2.4.4 大氣質量變差對建筑的影響 2.5 綠色建筑與全球環(huán)境 2.5.1 綠色建筑的發(fā)展背景 2.5.2 綠色建筑體系 2.5.3 綠色建筑與全球環(huán)境的關系 第3章 綠色建筑與能源 3.1 全球能源資源概況 3.1.1 煤炭資源 3.1.2 石油、天然氣資源 3.1.3 水能資源 3.1.4 核能資源 3.1.5 我國的能源情況及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 3.2 建筑能耗概況 3.2.1 建筑能耗的綜合性 3.2.2 建筑能耗概況 3.2.3 我國建筑能耗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 3.2.4 我國建筑節(jié)能標準 3.2.5 國外建筑節(jié)能法規(guī)及特點 3.2.6 建筑能效基本知識 3.3 能源短缺與綠色建筑 3.3.1 能源消耗與綠色建筑 3.3.2 綠色建筑的能源觀——節(jié)能與環(huán)境 3.3.3 綠色建筑的設計觀——建筑與氣候 3.3.4 綠色建筑的技術觀——技術與形式 3.4 對綠色建筑的展望 第4章 我國綠色建筑面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4.1 我國綠色建筑面臨的問題 4.2 解決方案 4.2.1 技術問題及解決方案 4.2.2 經濟問題及解決方案 4.2.3 政策問題及解決方案 4.3 小結 第5章 綠色建筑相關的建筑技術 5.1 綠色建筑的規(guī)劃 5.1.1 規(guī)劃的意義與作用 5.1.2 綠色建筑規(guī)劃的設計原則 5.1.3 綠色建筑規(guī)劃設計的任務與要求 5.1.4 綠色建筑規(guī)劃設計相關標準 5.2 綠色建筑的節(jié)能技術 5.2.1 優(yōu)化建筑規(guī)劃設計 5.2.2 建筑圍護結構節(jié)能技術 5.2.3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5.2.4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5.3 綠色建筑的水環(huán)境 5.3.1 制定合理的用水規(guī)劃 5.3.2 分質供排水子系統(tǒng) 5.3.3 中水子系統(tǒng) 5.3.4 雨水子系統(tǒng) 5.3.5 綠化、景觀用水子系統(tǒng) 5.3.6 節(jié)水器具、設施和綠色管材 5.4 綠色建筑的空氣環(huán)境及其保障技術 5.4.1 建筑室內空氣環(huán)境的現狀 5.4.2 建筑室內空氣環(huán)境問題的起因 5.4.3 綠色建筑空氣環(huán)境保障技術 5.5 綠色建筑的聲環(huán)境及其保障技術 5.5.1 聲音的度量與聲環(huán)境的描述 5.5.2 聲音的傳播規(guī)律 5.5.3 噪聲的控制技術 5.6 綠色建筑的光環(huán)境及其保障技術 5.6.1 光的性質和度量 5.6.2 視覺與光環(huán)境 5.6.3 天然采光 5.6.4 人工照明 5.7 綠色建筑的熱濕環(huán)境及其保障技術 5.7.1 建筑熱濕環(huán)境控制的基本要求 5.7.2 建筑熱濕環(huán)境控制的基本方法 5.7.3 熱濕環(huán)境保障技術 5.8 綠色建筑的廢棄物處理技術 5.8.1 廢棄物的種類與危害 5.8.2 綠色建筑的垃圾分類收集 5.8.3 廢棄物收集處理的相關技術 5.8.4 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 第6章 綠色建筑的綜合評估體系 6.1 綠色建筑評估的意義 6.1.1 綠色建筑評估體系的概念 6.1.2 國外對綠色建筑評估體系的研究現狀 6.1.3 發(fā)展綠色建筑評估的意義 6.2 綠色建筑評估指標的確定 6.2.1 我國綠色建筑評估體系的發(fā)展現狀 6.2.2 國內外現有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 6.2.3 綠色建筑評估指標的確定方法 6.3 綠色建筑的評估方法 6.3.1 綠色建筑評估方法制定的原則 6.3.2 綠色建筑的評估機制和評估過程 6.3.3 國外相關建筑環(huán)境評估方法簡介 6.3.4 國內的綠色建筑評估方法 第7章 綠色建筑的環(huán)境綠化 7.1 綠化的環(huán)境與節(jié)能效益 7.1.1 調節(jié)小氣候 7.1.2 吸附灰塵及有害氣體 7.1.3 降低噪聲 7.1.4 減輕大氣溫室效應 7.2 綠化設計的原則 7.3 綠化配置的主要形式與技術方案 7.3.1 沿街綠化 7.3.2 樓旁綠化 7.3.3 集中綠化 7.3.4 屋頂綠化 7.3.5 墻面綠化 7.3.6 窗臺、陽臺綠化 7.3.7 室內綠化 第8章 綠色建筑的綠色建筑材料 8.1 綠色建筑與綠色建筑材料的關系 8.2 綠色建筑材料的概念與內涵 8.2.1 綠色建筑材料的概念 8.2.2 綠色建筑材料的內涵 8.2.3 綠色建材與傳統(tǒng)建材的區(qū)別 8.3 國內外綠色建筑材料的發(fā)展現狀與趨勢 8.4 綠色建筑材料的評價方法及選用原則 8.4.1 綠色建筑材料的評價方法 8.4.2 綠色建筑材料的選用原則 8.5 常用的綠色建筑材料產品 8.5.1 水泥和混凝土 8.5.2 墻體材料 8.5.3 保溫隔熱材料 8.5.4 建筑玻璃 8.5.5 化學建材 第9章 國內外綠色建筑典型范例 9.1 概述 9.2 綠色辦公建筑 9.2.1 BRE綠色環(huán)境樓 9.2.2 德意志商業(yè)銀行總部大樓 9.2.3 英國諾丁漢國內稅務中心 9.2.4 德國埃森RWE辦公大樓 9.2.5 Hearst大廈 9.2.6 美國匹茲堡節(jié)約資源顧問中心 9.2.7 美國洛杉磯天然氣公司能源資源中心 9.2.8 中國科技部建筑節(jié)能示范樓 9.3 其他綠色公共建筑 9.3.1 英國諾丁漢大學朱比麗新校區(qū) 9.3.2 南牙買加公共圖書館分館 9.3.3 清華大學超低能耗示范樓 9.3.4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辦公樓 9.3.5 上海市生態(tài)建筑示范樓 9.4 綠色居住建筑 9.4.1 英國Integer綠色示范住宅 9.4.2 英國生態(tài)社區(qū)BedZED 9.4.3 德國佛萊堡陽光住宅 9.4.4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勒巴赫住宅小區(qū) 9.4.5 丹麥斯科特帕肯低能耗住宅 9.4.6 英國牛津利納克萊學院學生宿舍 9.4.7 新疆昌吉世紀花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