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敦煌道經寫本與詞匯研究》所引敦煌文獻,主要出自《英藏敦煌文獻》(漢文 佛經以外部分)、《法藏敦煌西域文獻》、《俄藏敦煌文獻》、《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文獻》、《敦煌寶藏》、《上海圖書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敦煌文獻》、《北京大學藏敦煌文獻》、《浙藏敦煌文獻》、《甘肅藏敦煌文獻》、《大谷文書集成》。二、《敦煌道經寫本與詞匯研究》所引敦煌文獻均用符號標注藏家:“S.”指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M.A.Stein)編號的敦煌寫卷,“Ch.”指英國印度事務部圖書館藏的斯坦因所獲的寫本,“P.”指法國國家圖書館藏伯希和(P.Pelliot)編號的敦煌寫卷,“PT.”指法國國家圖書館藏伯希和所獲的藏文編號的敦煌寫卷,“Dx”指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敦煌寫卷,“俄①”為俄藏弗魯格編號的敦煌寫卷,“BD”(千字文、“北圖”為舊式編號)指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的敦煌寫卷,“北大D”為北京大學圖書館藏的敦煌文獻,“上圖”指上海圖書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上博”指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寫卷,“津藝”指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敦煌寫卷,“浙”思想,吸收了神佩家的修煉方法,整合了民間的鬼神崇拜觀念。采納了巫術的活動儀式,借鑒了佛教的部分義理而形成一種宗教。陳寅屬認為,道教的起源與東部濱海地區(qū)有密切的關系。但文獻資料證明,敦煌也是道教的源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