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生活境界研究作為《生活境界研究》的論題主要基于以下思考:一是,馬克思哲學理論具有重要的生活觀內容。馬克思從早期開始進行哲學探索的宗旨,就是要創(chuàng)立一種能夠引導人們正確理解并積極參與生活的新哲學。馬克思所創(chuàng)立的實踐唯物主義,立足于實踐來解釋人的生活,人類通過勞動(實踐)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即是人的生活世界。從生活的觀點理解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哲學,既反映了哲學的主題從關注自然世界到理性世界又轉向生活世界這樣一種歷史發(fā)展的邏輯,也符合馬克思創(chuàng)立新哲學的實際過程和思想本意。學術界對馬克思哲學的研究更多的是關注勞動對于人的存在所具有的客觀內容,而忽略了勞動對人的存在意義的理解和體驗。因此,對馬克思哲學的研究要拓寬領域,開闊視野,充分挖掘馬克思哲學豐富的生活觀內容并賦予新的時代意蘊。二是,現代哲學研究的主題出現了向生活世界回歸的趨勢。從當代許多西方哲學家、思想家所關注的問題看,他們認為當代人的生存矛盾已經主要不是剝削、貧困等方面的問題,而是在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面前主體迷失的問題,即人通過實踐或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對象化成果越多、越豐富,卻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標是什么,不知道為何而生活,更不清楚當下的生活性質和意義,即“存在的忘卻”?!渡罹辰缪芯俊匪芯康纳罹辰?,是對現實生活的意義、價值的重新審視。這一主題正是當代哲學特別關注的前沿問題。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商品經濟社會。市場經濟既給人們展示了一個新的生活世界,也使人感到生活意義的迷失,因為這是一個傳統(tǒng)生活觀念漸被消解,需要重新建立和選擇生活觀念的時代。與商品經濟相對應,人的特征主要表現為人的物化,人的能力、人的價值都要通過物才能表現出來,甚至產生精神上的“拜物教”。人的物化從最終意義上理解是對人的價值的貶損,是對人的豐富多彩的生活需求的鉗制,是對人的生活意義、生活境界的“遺忘”。所以,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和需求也是本選題產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