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是中國古代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種蒙學讀物。它成書于宋代,相傳是由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著的,但在流傳過程中不斷有人對它進行增減修訂,也可以說是歷代文人學士集體智慧的結晶。它雖然只有一千多字的篇幅,內容卻十分豐富,教學之重要、禮儀之規(guī)范、基本名物、歷史知識、勤學故事等均有涉及,被譽為“袖里通鑒綱目”、“千古一奇書”!除了宣揚三綱五常、讀書做官等封建思想的內容外,《三字經》的大部分內容體現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具有傳授知識和道德教育的雙重功能。而且它三字一句,文字淺顯,隔句押韻,讀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兒童學習。為了盡力體現《三字經》的原貌,我們這次選用了清初通行本,而且針對讀者的閱讀特點進行了精心編排。根據《三字經》的內容進行了分節(jié),且每節(jié)的原文采用大字注音,方便小讀者獨立誦讀;附有詳盡的注釋、準確的譯文,以及相關的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既可增強本書的趣味性,利于親子共讀,也可幫助小讀者擴大閱讀面,加深對原文精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