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一章 區(qū)域地質演化特征
第一節(jié) 古太古代一中太古代原始陸核形成期
第二節(jié) 新太古代一古元古代攀西大陸形成期(2800—1800 Ma)
第三節(jié) 中元古代羅迪尼亞(Rodinia)超大陸形成期(1800—1000 Ma)
第四節(jié) 新元古代羅迪尼亞超大陸解體期(800—543 Ma)
第五節(jié) 寒武紀至石炭紀揚子被動大陸邊緣盆地發(fā)展期(543—295 Ma)
第六節(jié) 二疊紀至早三疊世攀西陸內裂谷演化期(295—241 Ma)
第七節(jié) 三疊紀特提斯旋回(250—205 Ma)
第八節(jié) 晚三疊世至白堊紀陸相盆地發(fā)展期(227—65 Ma)
第九節(jié) 古近紀至第四紀現(xiàn)代地質構造、地貌形成期
第二章 成礦作用與成礦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與成礦有關的重大地質事件
第二節(jié) 區(qū)域成礦系統(tǒng)
第三章 元古字鈉質火山一變質作用鐵銅成礦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兩類細碧角斑巖組合
第二節(jié) 坳拉槽主要特征及其控礦因素
第三節(jié) 元古宇鐵銅多金屬礦床類型及特征
第四章 峨眉火成巖省銅鎳鉑族元素成礦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基性一超基性巖漿活動
第二節(jié) 銅鎳鉑礦化巖體地質特征
第三節(jié) 巖石地球化學及礦床地球化學特征
第四節(jié) Cu-Ni-PGE富集機制探討
第五章 鉛鋅多金屬成礦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礦床成因類型及成礦規(guī)律
第二節(jié) 熱水沉積一改造型層控鉛鋅礦床
第三節(jié) 熱液充填交代型鉛鋅礦床
第六章 喜馬拉雅期幔源堿性巖漿和流體作用成礦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關于喜馬拉雅期幔源堿性巖漿體系
第二節(jié) 鉀質和鈉質地幔富堿巖漿巖帶主要特征
第三節(jié) 喜馬拉雅期地幔富堿巖漿體系的地球化學特征
第四節(jié) 喜馬拉雅期成礦系統(tǒng)與成礦系列
第五節(jié) 討論與結論
第七章 稀土元素成礦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碳酸巖及其相關礦床概述
第二節(jié) 礦床區(qū)域地質概況
第三節(jié) 礦床地質特征
第四節(jié) 礦床地球化學特征
第五節(jié) 礦床礦物流體包裹體研究
第六節(jié) 礦床成因討論
第七節(jié) 小結
參考文獻
圖版說明及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