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馬/列/毛/鄧經典理論馬克思思維方式論

馬克思思維方式論

馬克思思維方式論

定 價:¥27.00

作 者: 張云閣
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叢書
標 簽: 思想研究與學習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7057739 出版時間: 2007-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49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研究“馬克思哲學與費爾巴哈哲學關系”的專著,全書以馬克思與費爾巴哈的關系為研究對象,以“哲學的意義在于思維方式的意義,哲學觀的變革實質上是思維方式的變革”這一思想統(tǒng)領全書,圍繞“人”這個核心問題進行分析闡釋,勾勒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實質“實踐觀點”思維方式的確立過程。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全書以馬克思與費爾巴哈的關系為研究對象,以“哲學的意義在于思維方式的意義,哲學觀的變革實質上是思維方式的變革”這一思想統(tǒng)領全書,圍繞“人”這個核心問題進行分析闡釋,勾勒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實質“實踐觀點”思維方式的確立過程。

作者簡介

  張云閣,男,1963年生。哲學博士。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先后主持、參與省部級課題5項。參與撰寫《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比較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等學術著作4部。在《理論探討》(《“費爾巴哈派”與“中間環(huán)節(jié)”再審視》,2007年第3期)、《社會主義研究》(《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比較研究的啟示》,2007年1期)、《學習與探索》(《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與可持續(xù)發(fā)展》,2006年第1期)等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發(fā)表文章30多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圖書目錄

前言:問題的提出及其意義
第一章 馬克思與費爾巴哈哲學關系的幾種誤讀
 第一節(jié) 費爾巴哈在青年馬克思思想發(fā)展中地位的誤讀
  一、夸大費爾巴哈對青年馬克思影響的“等同論”
  二、貶低費爾巴哈對青年馬克思影響的“無關論”
  三、教條理解馬克思與費爾巴哈關系的機械“環(huán)節(jié) 論”
 第二節(jié) 馬克思超越費爾巴哈哲學實質的誤讀
  一、辯證唯物主義超越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二、實踐唯物主義超越直觀唯物主義
  三、歷史唯物主義超越歷史唯心主義
 第三節(jié) 哲學觀的變革實質是思維方式的變革
  一、哲學理論的意義主要體現為思維方式的意義
  二、馬克思哲學革命性變革的實質是思維方式的變革
  三、馬克思開創(chuàng)了哲學的新時代
第二章 費爾巴哈哲學:馬克思哲學的理論酵母
 第一節(jié) 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學”
  一、費爾巴哈的思想歷程
  二、費爾巴哈人本學唯物主義的主要內容
  三、費爾巴哈哲學的理論性突破
 第二節(jié) “中間環(huán)節(jié) ”作用和“費爾巴哈派”階段
  一、費爾巴哈哲學的“中間環(huán)節(jié) ”作用
  二、科學理解“費爾巴哈派”的含義
  三、馬克思早期思想發(fā)展過程中的“費爾巴哈派”階段
 第三節(jié) 費爾巴哈哲學的理論局限性
  一、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看成是直觀的關系而不是實踐的關系
  二、把人的本質規(guī)定為單個人所具有的抽象物而不是社會關系的總和
  三、把人的解放看成是理論問題而不是實踐問題
第三章 從感性存在到感性活動:邏輯起點的超越
 第一節(jié) 終極存在:前費爾巴哈哲學的邏輯起點
  一、“本體論”思維方式
  二、“本體論”思維方式產生的理論根源
  三、“本體論”思維方式的理論意義及其歷史局限性
 第二節(jié) 感性存在:費爾巴哈哲學的邏輯起點
  一、哲學開端是有限的東西
  二、人是“感性存在”的真實內容
  三、“感性存在”的理論意義及其歷史局限性
 第三節(jié) 感性活動:馬克思哲學的邏輯起點
  一、我們的出發(fā)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
  二、感性活動:抽象的人向現實的人過渡的橋梁
  三、傳統(tǒng)哲學的終結與“實踐觀點”思維方式的發(fā)軔
第四章 從宗教異化到勞動異化:研究視閾的超越
 第一節(jié) 宗教是人本質的異化
  一、前費爾巴哈哲學的異化觀
  二、費爾巴哈的異化觀
  三、費爾巴哈宗教異化觀的理論意義及歷史局限性
 第二節(jié) 從宗教異化到政治異化
  一、“政治異化”思想的由來
  二、從“宗教批判”到“政治批判”:此岸世界真理的確立
  三、從“政治解放”到“人類解放”: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提出
 第三節(jié) 從政治異化到勞動異化
  一、勞動異化的主體是現實活動的人
  二、勞動異化理論的確立
  三、“實踐觀點”思維方式的雛形
第五章 從“解釋世界”到“改變世界”:解釋原則的超越
 第一節(jié) “解釋世界”:前馬克思哲學的理論旨趣
  一、“市民社會”:舊唯物主義的立腳點
  二、“解釋世界”:本體論思維方式的價值取向
  三、維護現存的世界:一切舊哲學的“絕對命令”
 第二節(jié) “改變世界”:馬克思哲學的終極關懷
  一、人類社會或社會化的人類:新唯物主義的落腳點
  二、“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旨趣
  三、推翻現存的奴役人的一切關系:馬克思哲學的“絕對命令”
 第三節(jié) 從“解釋世界”到“改變世界”:思維方式的巨大躍遷
  一、消解“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的二元對立
  二、從“解釋世界”到“改變世界”:“實踐觀點”思維方式的確立
  三、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
<var id="g0pgl"><thead id="g0pgl"><output id="g0pgl"></output></thead></var>
  • <rt id="g0pgl"><delect id="g0pgl"><small id="g0pgl"></small></delect></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