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腫瘤學腫瘤血管靶向治療

腫瘤血管靶向治療

腫瘤血管靶向治療

定 價:¥49.00

作 者: 韓寶惠 主譯
出版社: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腫瘤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7092135 出版時間: 2007-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51 字數:  

內容簡介

  以腫瘤供養(yǎng)血管網為靶點的藥物是提高腫瘤治愈率的一種新方法。血管系統(tǒng)決定腫瘤的進展、存活、生長和轉移速度。雖然腫瘤血管無論在功能上還是行態(tài)學上均是異常的,與正常血管存在特征性的差異,但是,正是這種固有差異為新藥物的設計和治療策略的高度選擇性提供了多種獨特的靶點。血管阻斷策略旨在迅速和毀滅性關閉實體瘤中已經形成的血管網,通過阻斷血流剝奪腫瘤細胞的氧和營養(yǎng)物質供給,阻礙廢物排泄,最終導致其死亡。生物學上血管阻斷途徑包括基因靶向治療、針對新生血管抗原的抗體治療、針對內皮細胞受體直接配體的治療和針對細胞外基質蛋白的治療。小分子藥物的阻斷途徑主要集中在黃酮類藥物和微管聚合藥物兩方面?!赌[瘤血管靶向治療》回顧了血管阻斷途徑的基本原理,著重強調了靶向治療的歷史發(fā)展、臨床前期評估、與常規(guī)治療方案的聯(lián)用,以及目前的臨床狀況?!赌[瘤血管靶向治療》有助于腫瘤學的研究者和臨床腫瘤醫(yī)生對血管靶向治療策略進行掌握。它回顧了腫瘤治療中潛在性的血管靶向策略,有助于理解血管靶向途徑和常規(guī)抗腫瘤治療的關鍵差異。雖然目前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血管阻斷策略的臨床有效性和合理應用,但是對于抗腫瘤藥物途徑的研究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前景較為樂觀。

作者簡介

暫缺《腫瘤血管靶向治療》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腫瘤血管系統(tǒng):抗腫瘤治療的靶點 1.1 引言 1.2 腫瘤血管系統(tǒng) 1.3 腫瘤微環(huán)境對腫瘤治療的影響 1.4 以血管系統(tǒng)為靶點的治療 1.5 與傳統(tǒng)抗腫瘤治療的合用 1.6 抗血管生成及血管破壞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 1.7 小結第二章 實體腫瘤中微血管系統(tǒng)異常及微循環(huán)功能缺陷 2.1 引言 2.2 腫瘤中血管形成的基本原則 2.3 腫瘤淋巴管生成 2.4 腫瘤血管供應和血液流動 2.5 腫瘤間質空間的容量和構成 2.6 腫瘤間質中的液體壓力和對流 2.7 腫瘤低氧含量的證據、特征和病理形成 2.8 腫瘤pH 2.9 實體腫瘤不利代謝微環(huán)境的“關鍵性Ps”第三章 微血管系統(tǒng)在腫瘤轉移形成中的作用 3.1 引言 3.2 血管新生在實體腫瘤中的調節(jié)劑 3.3 血管新生和轉移形成 3.4 小結第四章 歷史的展望:選擇性阻斷腫瘤血管藥物的進展 4.1 引言 4.2 早期歷史 4.3 VDA概念的形成 4.4 血管閉合對于腫瘤細胞生存的影響 4.5 VDA治療的合理發(fā)展 4.6 小分子VDAs的發(fā)展 4.7 CA4P 4.8 可行的方法 4.9 小結第五章 腫瘤血管阻斷劑在臨床前期模型中的形態(tài)學表現 5.1 引言 5.2 動物模型 5.3 形態(tài)學和形態(tài)測定學的分析 5.4 治療效應第六章 秋水仙堿結合靶點的分子識別:發(fā)現和開發(fā)血管阻斷劑的研究典范 6.1 引言 6.2 秋水仙堿在微管蛋白上的結合靶點 6.3 微管蛋白的簡要回顧 6.4 微管蛋白結合的小分子抑制劑 6.5 小分子血管阻斷劑的設計范例 6.6 小結第七章 血管阻斷劑的聯(lián)合應用方案 7.1 腫瘤血管系統(tǒng) 7.2 血管阻斷的策略 7.3 血管阻斷劑和化療 7.4 血管阻斷劑與放療 7.5 血管阻斷劑與抗血管生成劑 7.6 小結第八章 血管靶向治療與高溫熱療 8.1 引言 8.2 增強高溫熱療 8.3 增強熱放療 8.4 小結和臨床相關性第九章 血管阻斷劑——黃酮和山酮 9.1 FAA和DMXAA的發(fā)展史 9.2 FAA和DMXAA的抗血管活性 9.3 FAA和DMXAA誘導的細胞因子 9.4 分子靶點 9.5 臨床前期研究:單藥DMXAA 9.6 臨床前期研究:綜合治療 9.7 物種差異 9.8 臨床研究第十章 磷脂在胰腺癌中的靶向作用 10.1 血管靶向作用 10.2 胰腺癌:臨床需要 10.3 磷脂酰絲氨酸 10.4 理論研究的證據 10.5 胰腺癌模型中的3G4和吉西他濱聯(lián)合治療 10.6 作用機制 10.7 小結第十一章 鈣粘連素拮抗劑——血管靶向因子 11.1 外膜細胞——血管穩(wěn)定性的調節(jié)者 11.2 鈣粘連素 11.3 鈣粘連素和血管系統(tǒng) 11.4 腫瘤血管系統(tǒng) 11.5 鈣粘連素拮抗劑調控腫瘤血管系統(tǒng) 11.6 小結第十二章 Alphastatin:一種活化內皮細胞的多能抑制劑 12.1 引言 12.2 Alphastatin的發(fā)現 12.3 Alphastatin的開發(fā) 12.4 小結第十三章 以腫瘤內皮為靶點的陽離子脂質復合物 13.1 引言 13.2 以腫瘤血管為靶點的陽離子脂質體 13.3 腫瘤內皮細胞上陽離子脂質復合物的潛在靶點 13.4 作為藥物載體的陽離子脂質體 13.5 靜脈注射陽離子脂質復合物的副反應 13.6 臨床前期數據 13.7 臨床數據 13.8 小結第十四章 以血管為靶點的腫瘤基因治療進展 14.1 引言 14.2 以腫瘤血管為靶點的基因治療的優(yōu)點 14.3 血管靶向基因治療中的基因重要性 14.4 針對腫瘤血管的基因靶向治療 14.5 小結第十五章 細菌孢子聯(lián)合血管阻斷劑針對實體瘤缺氧區(qū)的靶向治療 15.1 缺氧和壞死——可選擇的抗癌治療方法 15.2 梭狀芽孢桿菌在缺氧/壞死抗癌治療的應用 15.3 CDEPT相比ADEPT和GDEPT的優(yōu)越性 15.4 CDEPT與血管阻斷劑聯(lián)合 15.5 臨床意義第十六章 血管靶向制劑作用的影像診斷 16.1 引言 16.2 組織血流比成像 16.3 中心容量原理 16.4 Kety模型 16.5 心臟射血分數或“首次流經”方法 16.6 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 16.7 低氧的成像 16.8 糖代謝的成像 16.9 血管阻斷制劑成像的臨床前期研究 16.10 血管阻斷制劑成像的臨床研究 16.11 小結第十七章 腫瘤抗血管治療的臨床進展 17.1 引言 17.2 血管阻斷劑的潛在臨床優(yōu)勢 17.3 生物(配體介導)抗血管藥物 17.4 小分子VDAs 17.5 CA4P活性的潛在替代指標 17.6 VDAs的聯(lián)合治療 17.7 非惡性疾病中的VDAs 17.8 小結第十八章 血管阻斷劑在非腫瘤疾病中的應用 18.1 背景 18.2 老年性黃斑變性(AMD) 18.3 近視性黃斑變性 18.4 早產性視網膜病 18.5 增殖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 18.6 小兒血管瘤 18.7 關節(jié)炎 18.8 銀屑病 18.9 小結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