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一章 文子公案的由來與研究的現狀
一 竹簡《文子》發(fā)現之前
二 竹簡《文子》發(fā)現之后
第二章 竹簡《文子》與傳世本《文子》的關系
一 竹簡《文子》釋文句讀的幾個訂正
二 《文子》竹簡本與傳世本的不同
三 《文子》竹簡本和傳世本的關系
第三章 《文子》與《淮南子》的關系
一 幾個最基本的事實
二 《淮南子》與《文子》的“優(yōu)劣”
三 《淮南子》與《文子》的“避諱”問題
四 傳世本《文子》對《淮南子》的抄襲和竄改
五 傳世本《文子》中的“老子曰”問題
六 關于《文子》被引用的問題
七 《淮南子》之存真與傳世本《文子》之作偽
八 《淮南子》對古本《文子》可能的稱引
第四章 竹簡《文子》的主體思想
一 道、德
二 四經
三 執(zhí)一無為
四 圣智
五 教化
六 五兵
第五章 竹簡《文子》的撰作年代
一 從思想脈絡看竹簡《文子》的撰作年代
二 “朝請”與竹簡《文子》的撰作年代
三 “諸侯”與竹簡《文子》的撰作年代
四 竹簡《文子》的“避諱”與傳世本《文子》的早晚
五 “韓非讀過《文子》”與竹簡《文子》的關系
六 “朝請”與竹簡《文子》的補充論證
七 從“一人”與“兆民”看竹簡《文子》的撰作年代
第六章 竹簡《文子》與秦—漢初的社會文化
一 秦—漢初的社會思潮與竹簡《文子》
二 秦—漢初的文化政策
三 道家思想的廣泛傳播
第七章 竹簡《文子》的思想特色與學派歸屬
一 文老學派與黃老、莊老的區(qū)別和聯系
二 中山故地的思想文化積累
第八章 “文子”與“平王”的可能所指
一 古書流傳的復雜性
二 “文子”其人的虛實
三 文子與田文的特殊關系
四 關于“平王”
五 平王與文子可能的身份
結語
附錄一 八角廊竹簡《文子》釋文
附錄二 文子學案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