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學態(tài)度改變與社會影響

態(tài)度改變與社會影響

態(tài)度改變與社會影響

定 價:¥68.00

作 者: (美)津巴多,利佩 著,鄧羽,肖莉,唐小艷 等譯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社會心理學精品譯叢
標 簽: 社會學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5170835 出版時間: 2007-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 頁數: 382 字數:  

內容簡介

  《態(tài)度改變與社會影響》是社會心理學領域的一部經典著作,是本書第一作者津巴多教授繼暢銷書《心理學與生活》之后的又一力作。本書系統(tǒng)地總結了心理學在態(tài)度形成和改變方面的研究理論和實踐,從而幫助讀者理解你是如何影響他人,反過來又是如何被他人和其他系統(tǒng)性力量所影響的。本書包括了社會影響的所有內容:說服,依從,從眾,認知不協(xié)調和自我歸因,條件反射,社會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的關系,態(tài)度的卷入,偏見,非言語交流,甚至閾下影響。 本書既可作為社會心理學專業(yè)高年級及研究人員的教材和參考書,同時,因其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寫作風格,更因其主題鮮明、廣泛的實踐特點,所以也適用于從事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新聞、外交、管理、市場營銷、文化、宣傳等工作的人,還包括所有關注自己和社會的人。

作者簡介

  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G. Zimbardo),美國心理學會(APA)前主席。自1968年以來擔任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于20世紀50年代末在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從卡爾•霍夫蘭(Carl Hovland)在耶魯大學“態(tài)度改變研究計劃”中做研究工作,后來在紐約大學期間,他研究了認知不協(xié)調中的公開從眾方式和社會影響。他獨特的實驗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工作包括:歸屬感、去個人化、攻擊及認知不協(xié)調的動機效果。除此之外,他還從事過匿名、破壞行為和害羞行為的現場觀察、歸因分析和相關變量研究。與他的紐約高中同學斯坦利•米爾格拉姆的貢獻一樣,津巴多最主要的工作是他的斯坦福模擬監(jiān)獄實驗,這個實驗有效地證明了情境對人類行為的決定作用。目前津巴多博士主要研究為什么正常人會對他們自己的有些行為做出病態(tài)的解釋,以及研究時間概念是如何影響到個體和群體的行動的。津巴多所著的《心理學與生活》是心理學領域最經典的也是再版次數最多的最佳教科書之一。他在1990年為公共廣播電臺制作了“發(fā)現心理學”電視教育記錄片系列。這是由津巴多本人創(chuàng)作和主持的以學生和大眾為對象的科普電視片。這部長達26集的電視片探索了心理學的科學性,心理科學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心理學來提高我們生活質量的實用性等問題。邁克爾•利佩(Michael R. Leippe)是阿德菲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從1982年開始,一直任教至今。利佩于1979年從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親自參與并受到俄亥俄州立大學在20世紀70年代所從事的影響方面研究的熏陶,他的研究試圖對社會影響的認知反應做出理論分析。邁克爾•利佩與安東尼•格林沃爾德合作研究了大眾媒體說服的認知加工過程。他也與托馬斯•奧斯特羅姆合作,研究了如何應用社會心理學來解決法律心理學的問題,例如目擊者的證詞等。從那以后,利佩從事了很多有關說服,認知不協(xié)調和法律情境中態(tài)度改變和影響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工作。利佩博士發(fā)表了25篇以上的研究論文和著作。90年代他從事了聯邦政府資助的有關兒童目擊證詞可靠性的研究,以及如何幫助陪審員和其他尋求事實真相的人區(qū)別準確或不準確的目擊者的記憶。他同時還在研究說服情境的觀眾參與心理。

圖書目錄

主編序言中文版序英文版序前言第1章 一個充滿影響的世界 社會影響的過程和情境 關于影響——來自“名人堂”(“惡人堂”)的故事 人際影響:皈依和個人接觸 交流與說服:“山姆,再說一遍” 大眾媒體的影響 影響的ABC:態(tài)度、行為和認知 態(tài)度系統(tǒng) 一個正在形成的主題:變化導致變化 建立在態(tài)度中心角色基礎上的其他主題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影響 隨后各章預覽 小結 問題與練習第2章 對行為的影響:直接的影響途徑 行為得以強化時的學習 工具性學習與列聯強化 社會學習理論 侵犯行為的模仿 榜樣的陰與陽 認可與不認可:社會獎賞的力量 從眾:保全面子與贏得體面,獲得知識 從眾的成因 從眾:好事還是壞事 服從:權威下的行為 米爾格拉姆的腳本:如果希特勒叫你電擊一個陌生人,你會服從嗎 從尋常人的角度來解釋不尋常的行為 啟動不服從的退出按鈕 膝跳反射心理學:由直覺形成的影響 互惠規(guī)則 承諾規(guī)則 起點:當內部改變源于外部影響 小結 問題與練習第3章 行為對態(tài)度的影響:當行為成為信念 歸因與自我歸因 歸因理論 自我知覺與自我歸因 自我說服與角色扮演 整個世界就是一個舞臺……而我們只是演員 再論自我說服:電視是否施加了影響 自我辯解心理學:認知不協(xié)調理論 影響認知不協(xié)調程度的因素 認知不協(xié)調與理由不足效應:越少越好 降低認知不協(xié)調的模式 認知不協(xié)調與不道德的商業(yè)決策 認知不協(xié)調、自我歸因以及自我肯定:相似性與獨特性 過度合理化 不同過程的相似性 自尊的確認 結論 小結 問題與練習第4章 通過說服改變態(tài)度:請相信我 尋求影響:社會比較過程 相關特征的相似性 觀點的相似性 相異性作為比較的基礎 成為影響的對象:說服訴求 說服過程的階段 最初和最后的階段 呈現與曝光 觀念的過濾 媒體觀點的管理 注意 屏蔽 接受和屏蔽 理解 接受:最大的障礙 認知反應:有意義的思考 接受的捷徑:使用直覺而不是系統(tǒng)分析 電視播送的形象 系統(tǒng)加工的客觀性和偏差 通往持久性說服的暫時障礙 小結 問題與練習第5章 使說服更持久:態(tài)度改變的持久性和行為結果 播撒保持的種子:形成強烈、明確且極端的態(tài)度 適度的曝光 復雜信息的重復 保持:讓說服經得起時間考驗 再次一次,反復而更強烈地 系統(tǒng)分析:主動的頭腦產生持久的態(tài)度 態(tài)度:自發(fā)的從屬者 首因與近因:我第一還是我第二 將態(tài)度轉化為行為:最終的說服 超越態(tài)度的情境力量 當態(tài)度屈從于行為:一致性的條件 對說服的獎賞來之不易 小結 問題與練習第6章 影響的抵制與接受:說服的陰和陽 頑固的頭腦:抵制遵從和選擇性遵從 結構的效力:堅定性的認知基礎 卷入狀態(tài):抵制說服和接納說服的動機基礎 克服抵制:解放極權主義的自我 正視(可解釋性)的作用 唱反調的人是無罪的 問題指向哪里,我們就跟到哪里——即使自相矛盾 擊中適當的心弦 另一個極端:說服是輕而易舉的事 缺乏抵制:相關的案例 形成抵制的能力 引導壓力轉向有利的方向 偏見:一種致命的態(tài)度 從現在來看 從歷史來看 社會心理學對偏見的關注 偏見態(tài)度的起源 最后提示:做一個開放而不人云亦云的人 小結 問題與練習第7章 影響、覺察與無意識:什么時候你沒有意識到的東西會改變你 對影響的覺察與意識 覺察、聯想與情緒 覺察和“更高層次”的心理過程 向自動化轉變 非言語(且不一定是有意識的)信息 觀看:通過聲音和表情形成印象 情感與謊言的視覺與聽覺 說服與非言語溝通 非言語行為的自我知覺:我點頭了,因此我是同意的 閾下刺激:難以察覺的影響 利用閾下“視覺”改變心理的可能性 閾下音頻信息與嵌入式印刷信息:不太可能的影響 影響的倫理道德——覺察之外和覺察以內 覺察與意識:結束語 小結 問題與練習第8章 影響與司法制度:艱苦的過程 抗辯模式:競爭性說服能確保法律公正嗎 公正與偏見:一個權衡的問題 抗辯制中十分微妙的社會心理 警察局:證據搜集 目擊者的證詞:我親眼所見 什么是朋友間的一個小小坦白 法庭:說服的戰(zhàn)場 審判中的出庭辯護律師 鑒別證人 合議庭 大多數情況下的多數決定原則 少數派偶然的力量 本不應產生影響的事物確實發(fā)揮了影響 結束語:心理學與法律 小結 問題與練習第9章 健康與幸福服務中的社會影響 親環(huán)境影響:說服能夠保護我們的地球嗎 環(huán)境態(tài)度:行為鏈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增強動機:收益高于成本的親環(huán)境行為 增加顯著性:將親環(huán)境行為牢記于心 從個人習慣到全球性的污染:普遍的差距 健康的促進 大眾說服:知識豐富的公眾就會是更健康的公眾嗎 醫(yī)囑:為什么病人不按醫(yī)囑行事 心理健康的社會心理學途徑 以任何名義的治療……都是一種影響 作為說服性溝通的治療 認知一行為治療與歸因治療:思考并且竭盡全力 認知不協(xié)調與治療:承諾、選擇與努力 社會影響,美好生活和你的未來 小結 問題與練習附錄A 研究與實驗方法附錄B 態(tài)度及其成分的測量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