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中止犯概說
第一節(jié) 中止犯的立法概況
一、國外中止犯的立法概況
二、我國中止犯的立法概況
第二節(jié) 中止犯的概念、特征
一、中止犯的概念
二、中止犯的特征
第三節(jié) 中止犯的類型與存在范圍
一、中止犯的類型
二、中止犯的存在范圍
第二章 中止犯的立法理由
第一節(jié) 國外的學說之爭
一、政策說
二、法律說
三、并合說
四、其他學說
第二節(jié) 我國的理論分歧
一、通說的觀點
二、少數說的觀點
第三節(jié) 中止犯立法理由的重新思考
一、對德、日相關學說之評析
二、對我國中止犯立法理由的論證
第三章 時間性
第一節(jié) 概說
一、時間性的意義
二、“在犯罪過程中”的含義
第二節(jié) 預備階段的中止
一、德、日刑法中的預備中止
二、我國刑法中的預備階段的中止
第三節(jié) 實行行為終了的判斷標準
一、德國的學說及評析
二、日本的學說與判例
三、對我國中止行為類型劃分標準的再認識
第四節(jié) 危險犯的既遂與中止
一、危險犯的既遂
二、危險狀態(tài)出現(xiàn)后的中止問題
第四章 自動性
第一節(jié) 國外的學說及其評析
一、德國的學說及其評析
二、日本的學說及其評析
三、法國的學說及其評析
第二節(jié) 自動性的判斷標準
一、我國的學說及其評價
二、規(guī)范的判斷標準之提倡
第三節(jié) 任意性 自動性 的認定
一、因找到用合法的手段實現(xiàn)犯罪目的而放棄犯行
二、因害怕被發(fā)覺與受處罰而放棄犯行
三、因被害人等提供利益而放棄犯行
四、因產生犯罪動機的事由消滅而放棄犯行
五、因行為對象缺乏吸引力而放棄犯行
六、因嫌惡、痛苦之情而放棄犯行
七、因恐怖、驚愕而放棄犯行
八、因同情、憐憫而放棄犯行
九、因迷信而放棄犯行
第五章 中止行為
第一節(jié) 中止行為的劃分概述
一、德、日刑法理論對中止行為的劃分
二、我國刑法理論對中止行為的劃分
第二節(jié) 不作為的中止行為與作為的中止行為
一、不作為的中止行為
二、作為的中止行為
第六章 有效性
第一節(jié) 有效性之地位
一、德、日的相關討論與評述
二、我國的相關討論與評述
第二節(jié) 有效性之前提——既遂結果未發(fā)生
一、結果本來就不可能發(fā)生
二、利用其他因素阻止了結果發(fā)生
第三節(jié) 與有效性相關的特殊問題
一、準中止犯問題
二、結果已發(fā)生能否成立中止問題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