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域遼闊,花崗巖分布廣泛,時代跨度大,并且與礦產的形成有密切的關系。作者在充分考察了各類花崗巖及其有關礦床的地質產狀及構造環(huán)境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巖石化學、稀土與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的分析測試,在此基礎上,對花崗巖的地質與地球化學特征做了系統(tǒng)的研究。本書論述了新疆地質構造的演化及其與花崗形成的關系。根據地質特點、成巖物質來源及成碉機制將新疆地區(qū)的花崗巖類劃分為地殼交代型、殼幔重熔型、殼幔同熔型、幔源分異型及幔源重熔分異型五類。并分別闡述了各個類型花崗巖形成時的地質構造環(huán)境及其巖石學與地球化學特征,論證了其可能發(fā)生的成礦作用及形成的礦床類型,尤其是對每一類型都給出實際例子以及典型的巖體來加以說明,由此可以對每種類型的花崗巖有更為具體、更為深刻的認識。與國內其他地區(qū)相比較,幔源分異型及幔源重熔分異型花崗巖在新疆地區(qū)最為發(fā)育,并且這里的幔源重熔分異型堿性花崗巖主要產生在陸塊邊緣,并緊隨著造山運動結束而發(fā)生,屬于后造山的堿性花崗巖。此外,作者還根據新疆花崗巖具有巖區(qū)和巖帶分布的特點,分別論述了阿爾泰及昆侖-阿爾金兩地區(qū)花崗巖的地質與地球化學特征。本書地質與地球化學資料豐富,論述層次清晰、觀點明確、新穎,適合于從事巖石學、礦床學以及地球化學等領域科研、教學工作者以及地質填圖、普查找礦等技術人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