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美學美學與當代文化講演錄

美學與當代文化講演錄

美學與當代文化講演錄

定 價:¥26.00

作 者: 童慶炳 著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大學名師講課實錄
標 簽: 美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3368877 出版時間: 2007-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1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作者在新加坡新躍大學研究生班講課的錄音整理而成,具有鮮明的現(xiàn)場感。書中所講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學問題。作者把美看成一個多層次的關系系統(tǒng),從實踐的和心理學的觀點來講述“美在關系”;再進一步從心理學美學的角度,講述了審美知覺、審美情感和審美想象,其中結合作者的一些親身經歷以及文藝作品進行分析,把美學的深奧問題講得生動活潑。第二部分是對當代文化問題的探索。作者尋找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的中國文化的出路,講述了大眾文化的二重性,探索了電子媒介時代文學生存的理由。本書既有深厚的學理支持,又深入淺出,濃縮了作者幾十年的人生閱歷和治學精華,將原本枯燥而讓人生畏的美學理論娓娓講來,富于可讀性、可聽性。

作者簡介

  童慶炳,福建省連城縣人,1935年12月生。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中心主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顧問,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協(xié)理論批評委員會委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文學組首席專家,暨南大學等20所大學兼職教授。先后赴越南河內師范大學、阿爾巴尼亞地拉那大學、韓國高麗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任教或研究。長期從事文學理論、中國古代詩學、美學、文藝心理學等方面的研究,發(fā)表論文300余篇,另有多部著作,其中部分著作曾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著作獎、北京市社科優(yōu)秀著作獎、中國文聯(lián)文藝評論獎等。

圖書目錄

新加坡新躍大學文學院院長羅福騰博士的歡迎與介紹
第一講 “美在關系”說
一、美學問題三層次
二、美的本質的十種看法
三、狄德羅的“美在關系”說
四、中國古代“美在關系”命題的提出
五、形成美的根源是一個復雜的關系系統(tǒng)
第二講 審美知覺
一、普通知覺與審美知覺的區(qū)別
二、審美知覺生成機制
三、審美知覺力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
第三講 審美情感
一、審美情感的特征和功能
二、審美情感的生成機制
三、審美情感在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
第四講 審美想象
一、審美想象的特征和功能
二、審美想象的生成機制
三、審美想象在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
第五講 當代中國文化——在民族性與開放性之間
一、文化進化主義為什么不可取
二、文化相對主義理論的優(yōu)點和缺陷
三、如何解決趨同化和求異化之間的緊張
第六講 走向文化詩學
一、文化詩學提出的學術理論背景
二、文化詩學提出的現(xiàn)實文化背景
三、文化詩學的旨趣和基本訴求
第七講 大眾文化的二重性
一、大眾文化的流行符合群眾的和現(xiàn)實的需要
二、歷史的啟示——俗的可以變成雅的
三、大眾文化二重性及實例分析
四、大眾文化的品位追求
第八講 為詩辯護——與文學終結論者對話
一、歷史上四次“為詩辯護”
二、“文學邊沿化”不等于“文學的終結”
三、文學不會消亡的第一層理由——人類情感表現(xiàn)的需要
四、文學不會消亡的第二層理由——文學的獨特審美場域
附錄
一、治學小言:優(yōu)良學風存在于過程中
二、主要著作
三、主要論文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