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司法案例與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侵權賠償責任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侵權賠償責任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侵權賠償責任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

定 價:¥49.00

作 者: 奚曉明
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民法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2175259 出版時間: 2007-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0開 頁數: 372 字數:  

內容簡介

  《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叢書: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侵權賠償責任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是一部比較理想的司法解釋理解和適用書籍,全書對條文的解釋采取“條文主旨”、“條文釋義”、“案例分析”、“適用注意”的結構模式,比較全面地展現了司法解釋制定過程中的觀點之爭,在梳理歸納和比較分析國內外各種觀點學說的基礎上,詳細闡明了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對相關爭論問題最后采取的立場及其理由;同時,全書努力采取學說論證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相關規(guī)定理解與適用的研析比較到位,為司法實務可能出現的相關疑難問題提供了解決路徑和指引。

作者簡介

暫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侵權賠償責任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條文全本〕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業(yè)務活動中民事侵權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2007年6月11日)
〔第二部分·新聞問答〕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宋曉明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業(yè)務活動中民事侵權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答記者問
〔第三部分·條文釋義〕
導言〔路徑·衡量·依據〕
(主旨)
(釋義)
一、考察之路徑
(一)合同法的路徑
(二)侵權法的路徑
(三)證券法的路徑
(四)專家責任路徑
(五)公司治理結構路徑
(六)國內的研究與實踐
(七)研究和路徑之總結
二、利益之衡量
三、制定之依據
第一條〔責任類型·責任性質〕
(主旨)
(釋義)
一、審計報告的范式和類型
(一)審計業(yè)務的范圍
(二)審計報告的范式
(三)審計報告的類型
二、會計師事務所責任類型
(一)現行法關于會計師事務所民事責任態(tài)勢
(二)對委托人的責任和對利害關系人的責任
(三)本司法解釋適用案件之類型
三、會計師事務所對利害關系人承擔責任的性質
(一)六種代表學說
(二)評析與選擇
(三)損失分配立場:單邊激勵機制還是多邊激勵機制
(適用)
一、注意區(qū)分審計報告類型的重要依據
二、區(qū)分審計報告類型與審計意見類型
第二條〔利害關系人·執(zhí)業(yè)準則·不實報告〕
(主旨)
(釋義)
一、利害關系人的界定及范圍
(一)利害關系人的范圍標準學說
(二)本司法解釋之立場:侵權法律邏輯與公共政策考量
(三)利害關系人的具體界定
二、關于執(zhí)業(yè)準則和規(guī)則
(一)審計報告真實性之爭:程序真實還是結論真實
(二)兩種觀點的理論基礎:“容許性危險與違法阻卻論”和“保險論”
(三)執(zhí)業(yè)準則的法律地位
三、關于不實報告的界定
(一)報告名稱之爭論
(二)報告名稱之確定
(三)不實報告之類型
(適用)
一、注意區(qū)分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
二、注意執(zhí)業(yè)準則的修訂和廢止問題
三、注意執(zhí)業(yè)準則與審計責任之間的關系問題
四、注意通過股票期權進行交易的利害關系人問題
五、注意防止會計師事務所民事責任擴大化的傾向
第三條〔訴訟當事人的列置〕
(主旨)
(釋義)
一、會計師事務所和被審計單位的訴訟地位關系問題
(一)被審計單位與侵權訴訟:可以參加還是必須參加
(二)被審計單位的訴訟地位:共同被告還是第三人
二、會計師事務所與分支機構之間的訴訟地位關系
(一)事務所分所出具審計報告效力
(二)會計師事務所分所的法律地位
三、未補足出資的出資人的訴訟地位問題
(一)出資人瑕疵出資的現實表現
(二)瑕疵出資人的訴訟地位
(適用)
關于事務所拒不參加分支機構為被告的訴訟的問題
第四條〔歸責原則·舉證分配〕
(主旨)
(釋義)
一、關于會計師事務所侵權責任主體的確定
(一)一元論與兩元論之爭論
(二)本司法解釋的最終態(tài)度
二、關于會計師事務所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一)歸責原則之爭論
(二)歸責原則之辨析
(三)本司法解釋立場
三、關于會計師事務所的過錯構成
(一)過錯構成的三種學說
(二)過錯主觀性:未保持必要的職業(yè)謹慎
(三)過錯客觀性:違反執(zhí)業(yè)準則
(四)審計失敗的過錯分析
(五)案例分析:“中天勤案”的過錯認定
四、關于會計師事務所過錯責任的舉證責任分配
(一)“誰主張,誰舉證”原則之困境
(二)舉證責任倒置模式
(三)相關執(zhí)業(yè)準則和審計工作底稿
五、關于審計技術和過錯鑒定制度問題
(一)鑒定制度之爭論
(二)本司法解釋態(tài)度
(適用)
一、注意舉證責任倒置的證明因素
二、注意事務所審計工作底稿審查
三、注意審計專家輔助人與專家證人的區(qū)別
四、注意審計專家輔助人的范圍、參加訴訟以及意見效力問題
第五條〔事務所與被審計單位的連帶責任
(主旨)
(釋義)
一、會計師事務所侵權責任類型之確定
(一)現行法的差異及觀點分歧
(二)沖突型法律漏洞認定
(三)法律解釋之前提
(四)司法解釋之最后立場
(五)區(qū)分故意與過失確定責任之理由
二、共同故意侵權的連帶賠償責任
(一)注冊會計師主觀故意的內容
(二)會計師故意的判斷標準指引
(三)案例評析:華鵬會計師事務所欺詐發(fā)行股票案
(四)主觀故意的推定
(五)會計師的故意與事務所的故意
(適用)
一、注意把握共同故意侵權的構成要件
二、注意本司法解釋與相關司法解釋的銜接
第六條〔過失責任·過失指引〕
(主旨)
(釋義)
一、過失的判斷標準與過失程度
(一)過失的判斷標準及程度劃分的一般理論
(二)注冊會計師過失的判斷標準
(三)會計師過失程度及過失與責任相適應
(四)案例評析:河南華為會計師事務所案
二、因果關系的分析和認定
(一)信賴與因果關系
(二)信賴的證明及抗辯
(三)多因一果情況下的原因力比較
(四)案例評析:珠海市某會計師事務所驗資案
三、損失的類型
四、過失認定標準指引
(一)過失認定標準指引之一
(二)過失認定標準指引之二
(三)過失認定標準指引之三
(四)過失認定標準指引之四
(五)過失認定標準指引之五
(六)過失認定標準指引之六
(七)過失認定標準指引之七
(八)過失認定標準指引之八
(九)過失認定標準指引之九
(十)過失認定標準指引之十
(適用)
一、執(zhí)行審計準則與保持職業(yè)關注之間的關系
二、確定責任范圍時應當綜合考慮過失程度與原因力大小
第七條〔抗辯事由〕
(主旨)
(釋義)
一、事由性質:免責事由還是抗辯事由?
二、事由之一:審計自身固有局限
(一)理由闡釋
(二)案例評析
三、事由之二:外部證據存在瑕疵
(一)理由闡釋
(二)案例評析
四、事由之三:錯誤舞弊已予披露
(一)理由闡釋
(二)舞弊分析
(三)案例分析
五、事由之四:被審計單位抽逃資本
(一)理由闡釋
(二)案例評析
六、事由之五:出資人嗣后補足資金
(一)理由闡釋
(二)案例評析
七、其他抗辯事由
(一)理由闡釋
(二)案例評析
(適用)
一、注意外部證據局限性中的過錯問題
二、注意合同無效作為抗辯事由的問題
第八條〔減責事由〕
(主旨)
(釋義)
一、肯定意見
二、否定意見
三、折衷意見
(適用)
注意執(zhí)業(yè)環(huán)境惡劣的抗辯事由問題
第九條〔無效的免責條款〕
(主旨)
(釋義)
一、關于“約定適用范圍”的由來
二、不能作為抗辯事由之理由
第十條〔賠償順位·最高限額〕
(主旨)
(釋義)
一、補充賠償責任一般規(guī)定性
(一)補充賠償責任在我國的發(fā)展
(二)補充賠償責任的基本規(guī)則
(三)補充賠償責任的內在規(guī)定性
二、被審計單位的瑕疵出資股東對債權人的責任
(一)股東出資瑕疵的主要表現形式
(二)學說和實務上關于瑕疵出資股東對債權人責任的討論
(三)瑕疵出資股東對公司債務的補充賠償責任
三、相關責任主體賠償順位的確定
(一)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責任順序
(二)被審計單位與其瑕疵出資股東之間的責任順位
(三)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計單位瑕疵出資股東之間責任順位
四、會計師事務所責任范圍的雙重限制
(一)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范圍限于不實審計金額
(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失敗的最高責任之限額
(適用)
一、注意從嚴審查瑕疵出資股東在訴訟中的補資行為
二、注意正確把握本規(guī)定對會計師事務所的過失責任限制
第十一條〔事務所與分所的連帶責任〕
(主旨)
(釋義)
一、會計師事務所分支機構的組織形式
二、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分所的法律責任
第十二條〔禁止擅自追加被執(zhí)行人〕
(主旨)
(釋義)
一、理由闡釋
二、案例分析
(適用)
注意會計師事務所的追償權問題
第十三條〔沖突與適用〕
(主旨)
(釋義)
一、舊司法解釋的特點及不足
(一)各自特點
(二)各有不足
二、新舊司法解釋間抵觸之處
三、新舊司法解釋沖突與適用
〔第四部分·本書附錄〕
〔附錄一〕相關法律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節(jié)選)
(1993年10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節(jié)選)
(2005年10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節(jié)選)
(2005年10月27日)
〔附錄二〕相關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會計師事務所為企業(yè)出具虛假驗資證明應如何
處理的復函
(1996年4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驗資單位對多個案件債權人損失應如何承擔責任的批復
(1997年12月31日)
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會計師事務所為企業(yè)出具虛假驗資證明應如何
承擔責任問題的批復
(1998年6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金融機構為企業(yè)出具不實或者虛假驗資報告資金
證明如何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的通知
(2002年2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fā)的民事賠償案件的
若干規(guī)定(節(jié)選)
(2003年1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節(jié)選)
(2001年12月21日)
〔附錄三〕相關審計準則
〔附錄四〕相關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