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姿態(tài)背后,都蘊涵著攝影者常年累月的奔波、跋涉。 讓我們共同乘上阿南女士的越野吉普,徜佯在北京的古樹名木之間,傾聽它們述說歷史的聲音…… 我不是攝影家,我是用照片講故事,記錄歷史,我喜歡行走。北京現存近七千株共二十九種樹齡超過三百年的古樹。樹齡最長的是一些常綠樹木,如柏樹和松樹,落葉的銀杏樹、娑羅樹和國槐也可以活到千年以上,這些古樹都得到很好的照顧,因為人們覺得它們具有某種精神品質。這些分布在北京城郊的參天大樹,構成了一幅北京的歷史地圖。尋找古樹的經歷,是阿南女士多年堅持的“知行合一”研究方法的實踐。她一貫堅持走出書齋,走進自然,走近大眾。在獲得實踐體驗的同時,又無疑深化、豐富了她學者的思考。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歷史與現實相結合、自然與人文相呼應形成了她鮮明的學術特點。每次尋訪中與古樹相遇的緣分,來自她充分的前期資料準備工作。然而這一資料驗證的過程并不輕松,阿南女士以她特有的幽默在書中逐一記錄下那些化險為夷、以苦為樂的小故事。本書雖以古樹命名,但內容遠不限于此。涉及歷史的變遷,八國聯(lián)軍的入侵、文革的破壞;東北旺中日友好公社、中關村高科技園區(qū)等社會歷史的痕跡都附著在古樹的年輪轉換中。書中還展示著一幅幅當代北京的風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