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白粉病是由小麥白粉菌引起的破壞性的葉部病害,廣泛發(fā)生于世界范圍的小麥產區(qū),在低溫、潮濕地區(qū)發(fā)病尤為嚴重。推廣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有利環(huán)保的控制病害流行的有效途徑。普通小麥是異源六倍體植物。在小麥種內幾乎沒有新的抗白粉病基因可利用,但在小麥的二倍體、四倍體近緣物種和遠緣物種中卻蘊藏著豐富的抗源。從小麥的近緣物種和遠緣物種中篩選抗病資源,通過雜交、回交等技術將新的抗性基因轉入普通小麥遺傳背景是抗白粉病育種的基礎。新抗病性的遺傳分析、染色體定位、分子標記的篩選、遺傳作圖、標記輔助選擇,以及抗病相關基因克隆、基因功能研究等都是為實現抗病品種選育這一最終目標進行的不同環(huán)節(jié)的研究工作。小麥抗白粉病相關基因的克隆、分子結構、功能研究使人們能夠從分子水平來理解小麥的抗病原理,為小麥抗病育種開拓新途徑。本書結合作者近年來在小麥抗白粉病遺傳育種方面的研究結果,介紹小麥抗白粉病遺傳和育種的研究進展,同時介紹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技術。在每章的后面附有比較詳細的參考資料,便于讀者查閱原始資料。本書旨在使讀者了解小麥抗白粉病研究進展的同時,可以很快開展相關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