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移動無線電的發(fā)展趨勢
1.1 蜂窩移動的歷史
1.1.1 AMPS系統(第1代系統)
1.1.2 第2代系統
1.1.3 3G系統
1.1.4 4G系統
1.1.5 其他類蜂窩系統
1.2 無線數據網絡
1.2.1 總體描述
1.2.2 無線LAN標準
1.2.3 無線WAN的發(fā)展
1.3 衛(wèi)星通信系統
1.3.1 歷史
1.3.2 屬性
1.3.3 不同軌道的衛(wèi)星
1.4 尋呼系統
1.5 標準化組織
1.5.1 國際標準化組織
1.5.2 不同地區(qū)中的標準化組織
1.6 頻譜分配
1.6.1 美國的頻譜分配
1.6.2 ITU:提供給3G(IMT-2000)的頻譜
1.6.3 世界其他地區(qū)
1.7 頻譜效率探討
1.8 參考文獻
第2章 蜂窩系統導論
2.1 基本的蜂窩系統
2.1.1 電路交換系統
2.1.2 分組交換系統
2.2 性能指標
2.2.1 話音質量
2.2.2 數據質量
2.2.3 圖片/視覺質量
2.2.4 服務質量
2.2.5 特殊功能
2.3 移動無線電環(huán)境的特殊性
2.3.1 移動無線電傳輸介質描述
2.3.2 傳輸介質模型
2.3.3 移動衰落特性
2.3.4 直射波路徑、視距路徑與阻礙路徑
2.3.5 蜂窩頻段的噪聲電平
2.3.6 放大器的噪聲
2.4 蜂窩系統的操作
2.4.1 操作流程
2.4.2 每個小區(qū)中每小時的最大呼叫次數
2.4.3 每個小區(qū)的最大頻率信道數
2.5 頻率復用信道的概念
2.5.1 頻率復用方案
2.5.2 頻率復用距離
2.5.3 系統中的用戶數量
2.6 同頻干擾衰減因子
2.7 全向天線系統中正常情況下所需的C/I
2.7.1 解析方法
2.7.2 仿真求解
2.8 切換機制
2.9 小區(qū)分裂
2.9.1 小區(qū)分裂的原因
2.9.2 小區(qū)分裂的方式
2.10 蜂窩系統組成的其他考慮
2.10.1 天線
2.10.2 交換設備
2.10.3 數據鏈路
2.11 不同的蜂窩系統和B3G系統
2.12 參考文獻
第3章 模擬系統標準
第4章 數字蜂窩系統(2G系統)
第5章 B2G系統
第6章 3G系統
第7章 B3G系統
第8章 小區(qū)的信號覆蓋和天線
第Ⅰ部分:小區(qū)覆蓋
第Ⅱ部分:天線
第9章 降低同頻干擾和碼道
第10章 非同頻干擾類型
第11章 切換和掉話
第12章 操作技巧和相關技術
第13章 交換和話務
第14章 數據鏈路與微波
第15章 系統評估
第16章 智能小區(qū)的概念及應用
第17章 無線通信的智能網絡
第18章 4G展望及相關話題
附錄A 清除型阻塞呼叫(Erlang B)
附錄B MSA和RSA表
附錄C 美國主要貿易區(qū)域和基本貿易區(qū)域
附錄D dBμV與dBm間的轉換
附錄E 局域網和城域網中的功能定義
附錄F 縮寫與縮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