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的文學作品。因為事件來自假托,所以寓言的由來常常變幻無方、靈動天矯;因有所寄托,所以寓言歷來都是寄意深遠。《莊子》恣肆,《孟子》雄健,良有以也。先秦以來,中國寓言故事各朝各代產量雖有豐歉,但綿綿不曾斷絕。與西方如《伊索寓言》之類相比較,風采絕無稍遜,因為其產于本土,所以國人讀來,親切或有過之。然本土寓言在讀者中的普及程度和影響力卻遠沒有舶來品大,以至于提及寓言必稱《伊索》!此一情形,實乃我泱泱五千年文明古國之大不幸。因之,如何整理并普及博大深遠之中國寓言,則為學人及出版者不可推卸之責任。故《中國寓言》以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指歸,遴選先秦至晚清140余家、800多則寓言,全面梳理中國歷代寓言之燦然成就。所選寓言皆分原文、注釋、意譯和解說四個部分。注釋側重難解之人名、地名、典故及生僻詞語的解釋,意譯則致力于以明白曉暢的現代語翻譯原文。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寓言》解說的獨特視角:它并不囿于寓言本身,而是立足現代社會,把寓言借古諷今、針砭時弊的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以資讀者鏡鑒。對于語言、文字、哲學愛好者來說,《中國寓言》可作為集寓言之大成的重要工具書。對于普通讀者而言,在會心一笑或掩卷沉思的閱讀中,也能滌除困頓、增廣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