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位歷史偉人青少年時代的不同成長歷程
2.經過反復求索,最終都確立了對馬列主義的堅定信仰
3.高度重視農民問題
4.相繼領導發(fā)動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農民起義,探索中國革命新路
5.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陳云和毛澤東一樣,都對“左”傾錯誤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6.引起共產國際的注意
7.遵義會議上,陳云對毛澤東投了贊成票。會后,陳云受毛
澤東的委派赴上?;謴忘h的組織,并赴蘇聯取得同共產國際的
聯系;在蘇聯,陳云假托被俘的國民黨軍醫(yī)撰寫《隨軍西行見聞錄》,
最早客觀、公正宣傳毛澤東,宣傳紅軍長征
8.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陳云從蘇聯回國,長期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
他和毛澤東一樣重視知識,大膽選拔、積極培養(yǎng)和放手使用知識分子
9.在抗戰(zhàn)中,面對因國民黨頑固派的包圍封鎖而造成的嚴重經濟困難,
毛澤東向全黨發(fā)出了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號召,要求邊區(qū)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抗戰(zhàn)后期,陳云受命從事財經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財經工作經驗
10.陳云敢斷家務事,明確表示不同意毛澤東和江青草率結婚;經過慎重考慮,陳云和于若木結為夫妻,相濡以沫半個多世紀
11.延安整風運動中,陳云反對康生利用整風機會搞“搶救運動”,
打擊、迫害領導干部;毛澤東向受到錯誤對待和處理的黨員、干部脫帽致歉
12.解放戰(zhàn)爭時期,陳云被派赴東北工作,毛澤東授予他中將軍銜;
陳云在東北工作期間,成績斐然,屢獲毛澤東的肯定和贊揚;尤其在接管城市的工作中,
取得了許多成功經驗,毛澤東批示全黨,要求借鑒
13.陳云受命擔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為解決經濟困難,力主發(fā)行公債,毛澤東態(tài)度謹慎
14.陳云領導取得了穩(wěn)定物價等斗爭的勝利,毛澤東稱贊:其意義不下于淮海戰(zhàn)役,并稱贊陳云是理財能手
15.為了對付不法資本家的違法行為,毛澤東決定發(fā)動“五反”運動:運動后期,陳云果斷采取措施,使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
16.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開始后不久,為解決工農業(yè)之間的矛盾,
毛澤東主張應當加快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步伐,不斷提高公有化程度;
陳云提出為解燃眉之急,要對糧食等農副產品實行統購統銷
17.建國后,毛澤東和陳云始終反對對民族資產階級實行過“左”的錯誤政策;
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陳云受命主持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工作,積極貫徹中央確定的和平贖買政策;
改造完成后,他和毛澤東一起率先開始了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探索
18.受毛澤東之命,陳云負責主持“一五”計劃的編制工作,先后五易其稿,才最終編制完成;
“一五”計劃的實施,奠定了我國工業(yè)化建設的初步基礎
19.高饒陰謀篡權時,陳云主動揭發(fā);事件處理時,毛澤東提議搬陳云作救兵:事件處理后,陳云強調:
高級領導人要提高革命覺悟。陳云還較早地覺察到了在執(zhí)政的條件下黨員有可能蛻化變質,
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防范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蛻化變質的措施;毛澤東贊賞陳云處事公道,穩(wěn)重
20.在中共“八大”預備會議上,毛澤東著意推薦陳云;
陳云順利當選為黨中央副主席,成為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第一代領導核心集體中的重要成員
21.八大前后,毛澤東提出要以蘇為鑒,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陳云和周恩來一道,提出經濟建設要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的方針
22.在糾正“大躍進”運動的失誤時,毛澤東想到了陳云,說:真理有時掌握在一個人手里。并說:家貧念賢妻,國亂思良將
23.在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方針上,毛澤東和陳云都主張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
合理地處理好農輕重三者之間的關系;都十分重視農業(yè)的基礎性戰(zhàn)略地位
24.在對資本主義的認識上,毛澤東和陳云一樣都主張采取辯證的態(tài)度:他們都主張要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25.在財政思想上,陳云和毛澤東一樣,都主張通過發(fā)展經濟來解決財政問題,反對單純從財政觀點來打主意的觀點
26.在黨的建設上,陳云和毛澤東都主張堅持原則,從嚴治黨,又要愛護干部;都十分重視接班人的選拔與培養(yǎng)
27.在領導方法上,毛澤東和陳云都十分重視對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
他們一起倡導提出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的群眾路線,關心群眾疾苦
28.一生堅持學習和善于學習的兩位歷史偉人
29.為反對教條主義,毛澤東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陳云提出“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和“交換、比較、反復”15字方針
30.在干部政策上,毛澤東和陳云都強調要承認山頭、照顧山頭、消滅山頭,
要加強本地干部與外來干部、新老干部之間的團結、克服山頭主義
31.對傳統文化,陳云和毛澤東一樣都主張采取“古為今用”的方針,批判地加以繼承和發(fā)揚光大
32.身處逆境,始終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3.在生活中,兩人都十分儉樸:在對待親友上,要求都十分嚴格,從不允許搞特殊化
34.毛澤東逝世后,陳云提出要客觀公允地評價毛澤東一生中的是非功過,尤其是對其晚年的失誤,
要作出公允而又科學的評價。在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時,陳云提出,
為避免給人以片面的認識,要加上對建國前28年中毛澤東主要功績的論述和說明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本書的緣起與相關問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