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及的層次上來說,這套叢書是通過文化糾錯來提升文化形象。因為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我們每個人都有文化形象的問題。而發(fā)生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有損個人文化形象的口誤、筆誤,除了公眾人物會被媒體曝光進而吸取教訓外,很多人可能沒有自我糾正的機會。這套叢書的推出,正是因應現實的需要和改善與提高大眾文化形象而產生的。從教育層次來說,這套叢書是對仍然活在我們身邊的傳統(tǒng)通識進行一次普及與推廣。這是對不恰當地否認和摒棄傳統(tǒng)文化從現實角度進行的一次反動,是對仍然活著的文化進行梳理。而其更深層次的隱喻是,我們要強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因為對于不了解或不懂的文化的無知而口無遮攔其實際是一種虛偽,一種作秀。我們時代的浮躁正在于我們很多人不好學習而好表現。所以強調學習的精神,對于當下的國人尤其重要。同時,對本國傳統(tǒng)文化通識的學習,也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最起碼的文化標識。所以當有人把國外著作中提到的孟子翻譯成“孟修斯”的時候,我們雖覺可笑,更覺可悲。對于文化糾錯和提升文化形象來說,這套叢書中是一個開端。到西方旅游的越來越多,文化個性異彩紛呈;了解西方禮儀,使你舉止得體、優(yōu)雅;理解西方禮儀,使你獲得文化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