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清家具形制流變研究》歸納起來有以下三個特點:其一、廣征博引:作者在寫作之前,查閱大量清代前期滿文老檔、清宮造辦處活計檔和內務府貢檔;博覽明清以來各類官書、典籍、專書著作、期刊論文等共計200余種。經過分析研究,得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其二、摒棄以往模式,另辟蹊徑,從歷史背景和滿州習俗入手,探討清代家具風格的形成。她在書中指出,目前對明清家具的研究不外形容其“富麗堂皇、結構考究、用料精選、屬清式風格且無纖瑣繁縟之弊”,或“過份侈靡、繁瑣累贅,過猶不及破壞了整體效果”,或“品種豐富,式樣多變,追求奇巧”;“應用各種裝飾手法,與多種工藝品相合”;或“吸收外來文化,融會中西藝術”等。且多傾向其工藝制作與外觀裝飾的論述。她認為目前對清代家具的研究僅僅是家具表象的討論,隱藏其后的歷史背景或造成其“富麗堂皇”、“纖瑣繁縟”的原因卻乏人探索與追尋。基于這種認識,這本書的寫作起點就比別人高。其三、就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而言,也屬空前之作??v觀目前所見古典家具方面的專著與論述,確實多局限于家具表象的討論。近年來,部分學者已開始把家具研究延伸到傳統(tǒng)文化領域中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胡文彥教授已有《中國家具文化》專著出版,本人也曾寫過《傳統(tǒng)家具與傳統(tǒng)觀念》的專題論文。但涉及清代家具形成的歷史背景及其原因的專題著作尚屬首家。如果說這本書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又向前邁了一步,這個比喻當不為過。中國有句老俗話,叫“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任何一項事業(yè)都要有開拓者,奠基者。就像修一條很遠的路,一個人只能修一段兒,后人要在前人基礎上繼續(xù)向前修。作學問也如同此理,后人在前人基礎上有所提高或突破,我們的文化事業(yè)才有發(fā)展,如果你在別人基礎上停滯不前,等于你什么也沒干,也就談不上什么奉獻。我舉這個例子的目的是要證明“學生一定要超過老師”、“徒弟一定要超過師傅”。這是所有老師和師傅們的共同心愿,也是所有學生和徒弟們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