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剛剛對京劇產生了興趣,還是出于為你所喜愛的音樂創(chuàng)作積累素材,或者是為你忠誠的教育事業(yè)開闊視野,相信《京劇知識一點通》對你來說,都會是一部恰到好處而且具有實用價值的讀物。說它好,就在于它的“一點通”。提到京劇,總有人感到“遙遠、神秘、拖沓”。殊不知,當紅導演張藝謀與作曲家陳其鋼聯(lián)袂,充分運用京劇音樂的元素創(chuàng)作了民族舞(歌)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作曲家趙季平創(chuàng)作的電視連續(xù)劇《大宅門》,始終以京胡演奏及鑼鼓貫穿;作曲家傅庚辰在電影《地道戰(zhàn)》中以一句河北梆子唱腔旋律的發(fā)展,伴隨著劇中人焦急的腳步和獻身的悲壯。凡此種種,可見戲曲藝術底蘊之深厚之深人人心。其實你要認識了京劇之后,就會覺得“‘她’其實離我們很近”(大學生語),只要一點就通。本書并非、也無意于“傳道、授業(yè)”,只是以一種輕松的筆調,采用問答的形式,文圖并茂的結構,將京劇藝術的點點滴滴寓于故事其中記錄下來。假如你覺得通常所說的“西皮、二黃”難以區(qū)分的話,書中“怎樣區(qū)分‘西皮’與‘二黃”’一題就會告訴你一個竅門兒,讓你即刻辨別出它們的不同;“京劇有‘連續(xù)劇’嗎”一題,向你介紹了“連續(xù)劇”早在京劇誕生不久就已存在了的事實;“教育篇”講述了科班、學校、打戲、學戲的差異,等等。這些平時你覺得很難解答的問題,在此輕輕“一點”,自然就會無師自通了。對于文史科、師范科類的同學,在玩賞這通俗的閑暇讀物時,或許會覺得它具有一種資料性、輔助性的參考意義;也或許作為敲門磚,于不經意問你真的拾到了那塊“玉”……四大部分,百余個問題:1.知識篇——文學、音樂、表演、美術,面面俱到;2.教育篇——新舊體制,淚水與歡笑;3.人物篇——上自帝制,下至人民共和國,人才輩出;4.故事篇——劇目故事,寓教于樂。希望你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輕松解讀京劇藝術,輕松積累文史知識,輕松從事音樂課的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