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評《徐霞客游記》“當為古今游記之最”。這部通俗的日記體游記,以大手筆描述了數十年間游歷江河湖海、名山大川的觀覽與考察探險,同時對各地山川風物、民俗生活、墟場市貿、礦產資源與所經見的寺廟碑刻、佛道文化遺存,以及西南各族邊民紛爭、歸屬變遷等各種地理人文資料,亦多所敘錄,大大豐富了山水游記的內容。既是描繪祖國壯麗河山的畫卷,又是披覽山川地理的報告,是霞客游記與眾不同之處。作為游記文學,其規(guī)模宏大而又獨具一格,雖排日而記,文筆生動而多異彩。尤其是作者廣袤視野里的山川自然風光,瑰麗多姿,更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游記》在地理學方面,通過實地探索山川走勢、江河源流,駁正了包括儒家經典《禹貢》在內的古代輿地圖志的許多錯誤記載。特別是對湘、桂、黔、滇西南地區(qū)廣泛分布的巖溶地貌、石灰?guī)r洞及溫泉的系統(tǒng)考察記述,具有很高的地理、地質科學文獻價值,領先于當時歐洲人的巖溶地貌研究,是值得中國地理、地質學界引以為榮的成就。因此,清代學者稱《游記》為地理學上的“輿地之外篇”。新中國建國前后的地理學界更加肯定了徐霞客及其《游記》在地理學上的貢獻和地位。毛澤東同志也曾贊許過徐霞客徒步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