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到今天的我國民間文物收藏,已然成為一種高雅的精神文化活動,它不僅可資保存和弘揚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而且對培養(yǎng)和提高廣大國民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民間收藏活動的興盛,各類民間博物館迅速崛起,已經成為我國文化事業(yè)發(fā)展中的一大特色。浙江作為經濟強省和文化大省,其民間收藏也走在全國前列,民間收藏文物的數量大,質量高,其中一些收藏家的作為和表現,更是舉世矚目。民藏是國藏的重要補充,藏寶于民就是藏寶于國,文物收藏的最終目的是保護和利用。正是基于上述的理解和認識,浙江省博物館一直在探索:我們能為民間收藏做些什么?從而使彼此的資源優(yōu)化組合,發(fā)揮出最佳的社會效益。鑒此,從2003年以來,浙江省博物館在義務巡回鑒寶的基礎上,推出了浙江民間收藏走進博物館系列特展,充分利用博物館宣傳與展示平臺,實現民間收藏與國有博物館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對推動文物保護、開展學術研究,促進民間收藏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今年的主題是浙江民間收藏的龍泉窯青瓷。龍泉窯是產于浙江的一代名窯。它的工藝技術和生產方式是中國青瓷文化之集大成者,同時其燒造歷史之綿長、產品數量之眾多、世界影響之廣大也是別的名窯難以望其項背的。顯然,光憑這次展覽,不可能完整體現浙江民間在龍泉窯青瓷收藏上的實力和精華,更不可能復原和再現龍泉窯曾經創(chuàng)造的精致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