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佛教華梵之間

華梵之間

華梵之間

定 價:¥48.00

作 者: 程恭讓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佛教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0467465 出版時間: 2007-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 458 pages 字數:  

內容簡介

  收在本書中的20篇論文大部分是筆者十余年來在海內外學術雜志上發(fā)表的有關佛學研究的專業(yè)文章,也有少量幾篇是筆者同一時期寫作的論文,但在本書中第一次發(fā)表。這些論文或有關于明、清、近代以來的佛教史者,或有關于佛教與中國文化的關系者,或有關于中國、印度佛教文獻、佛教思想之比較研究者,而大體上則多以佛學作為研究的中心課題。今命名此書為“華梵之間”,雖未必名副其實,然筆者近年學思之關注實寓于斯矣。本書共分四篇。第一篇名為“明代佛教史研究”,筆者在多年從事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的研究當中,愈來愈發(fā)現明、清佛教史及佛教思想與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之間的密切關系,而關于明、清佛教思想的研究,則尤當致力于佛教社會史、民俗史的檢討。我在關于太監(jiān)與明代佛教的關系、明世宗的佛教政策等問題上所做的討論,即著眼于此。第二篇名為“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史研究”,這一部分研究內容是我自碩士畢業(yè)以來一直關注的重點,我在這方面的研究幾乎涉及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史上的所有重要人物或者學派,這方面發(fā)表的文章也相對比較集中。第三篇名為“梵漢佛教典籍比較研究”,致力于梵語佛教典籍的釋讀及中、印佛教思想比較研究,是我近年來努力開拓的研究領域。筆者深知自己在這一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仍然十分膚淺,不過鑒于梵語佛典研究之于中國佛教哲學研究的不可或缺的基礎意義,我還是不揣鄙陋地把幾篇并不成熟的這方面的作品匯聚在這里,奉獻給讀者諸君。本書最后一篇名為“中國哲學思想研究”,在這一部分,我選錄了幾篇與中國哲學研究有較為密切關系的論文,通過這幾篇文章,讀者或許可以窺見佛學研究對于中國哲學研究的某種特殊而又特別的意義。

作者簡介

  程恭讓,男,1967年生,安徽青陽人。1987年畢業(yè)于安徽蕪湖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1993年獲南京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學位?,F為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主要研究中國哲學史,印度、中國佛教思想史,梵漢佛教文獻比較研究等。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多項。專著《抉擇于真?zhèn)沃g——歐陽竟無佛學思想探微》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2004年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專家,2007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圖書目錄

第一編 明代佛教史研究
明代太監(jiān)與佛教關系考述
明世宗“排斥佛教”考述
第二編 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史研究
以佛學契接康德:梁啟超的康德學格義
歐陽竟無先生的生平、事業(yè)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質
歐陽竟無先生的法相、唯識分宗之說
三時學會清凈居士的晚年著作與思想
韓清凈居士佛教思想之特質析論
記太虛大師與梁漱溟先生關于人生佛教問題的爭辯
周叔迦與《新唯識論》之爭
紀念一代佛教文史大家周叔迦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第三編 梵漢佛教典籍比較研究
《楞伽經》剎那品中如來藏段梵漢對勘與新譯
吉藏八不中道說辨正
《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梵本新譯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
《維摩詰經·佛道品》梵本新譯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
阿毗達磨俱舍論第八品附錄《關于補特伽羅之抉擇》及稱友注釋之新譯
第四編 中國哲學思想研究
現代新儒家的佛教學緣
牟宗三《大乘起信論》一心開二門說辨正
牟宗三對康德最高善說的呼應、批評與超克
略析《佛性與般若》在牟宗三哲學思想進展中的位置
從德、福關系的角度看儒、佛、道對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作用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