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生產”(producing)的關注,源自馬克思主義傳統(tǒng),正是在生產環(huán)節(jié),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資本增殖的秘密。馬克思之后,“生產”獲得更豐富的內涵:文化領域是知識生產,精神領域是欲望生產,政治領域是權力生產,社會變成一個巨大的生產機器——而所謂“消費社會”不過是它的一個反諷性注釋?!吧a”,成為診斷當代社會的關鍵詞。 另一方面,“生產”這個詞對于今日中國人而言似乎別具意味:我們曾經身隱“生產”之籠,如今,我們期待這個迷失在歷史深處的詞語重新獲得活力。當然,詞語自有其命運,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是邀請。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生產”的內在語義,就是生成、流變、活力,它符合當代知識分子的氣質;永不停息地思考和批判。正是這個意義上,“生產”是批判和思想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