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以廣大中小學一線教師為主要讀者的教育理論讀物,我們在寫作中力圖體現(xiàn)出以下特點: 第一,觀點的創(chuàng)新性。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有關研究性學習著述已不鮮見,本書對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認真的篩選、吸納、加工、提煉和創(chuàng)新,以期反映出研究性學習的前沿性成果。第二,體例的新穎性。在體例安排上,本書既不同于典型學術專著的呆板面孔,又有別于傳統(tǒng)教科書的講義式獨白。而是充分考慮讀者學習的特點,按照學習進程將每一講的內容分為學習目標、核心概念、問題情境、觀點與原理、案例與分析、本講小結、思考與討論、作業(yè)與練習從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有機組成部分,以便于自學。其目的是,希望通過情境的渲染和理性的辨析,使大家體悟和領會什么是研究性學習。第三,問題的真實性。研究性學習作為一個詞匯,對廣大教師而言已不再陌生。但是,在實踐層面上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還存在著種種困惑和問題。本書在編寫中直面這些問題,通過問題情境引出討論的話題,通過理論闡釋對問題加以提煉和升華,通過分析和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我們的出發(fā)點是用有效的理論去解決真實的問題,而不是用刻意裁剪的教育實踐去為某種高深的理論做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