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礎知識
1.1 機器語言
1.2 匯編語言的產生
1.3 匯編語言的組成
1.4 存儲器
1.5 指令和數(shù)據
1.6 存儲單元
1.7 CPU對存儲器的讀寫
1.8 地址總線
1.9 數(shù)據總線
1.10 控制總線
1.11 內存地址空間(概述)
1.12 主板
1.13 接口卡
1.14 各類存儲器芯片
1.15 內存地址空間
第2章 寄存器
2.1 通用寄存器
2.2 字在寄存器中的存儲
2.3 幾條匯編指令
2.4 物理地址
2.5 16位結構的CPU
2.6 8086cPu給出物理地址的方法
2.7 “段地址xl6+偏移地址=物理地址”的本質含義
2.8 段的概念
2.9 段寄存器
2.10 CS和IP
2.11 修改CS、IP的指令
2.12 代碼段
實驗1 查看CPU和內存,用機器指令和匯編指令編程
第3章 寄存器(內存訪問)
3.1 內存中字的存儲
3.2 DS 31:1[address]
3.3 字的傳送
3.4 ITIOV、add、sub指令
3.5 數(shù)據段
3.6 ?! ?br />3.7 CPU提供的棧機制
3.8 棧頂超界的問題
3.9 puSh、pop指令
3.10 棧段
實驗2 用機器指令和匯編指令編程
第4章 第一個程序
4.1 一個源程序從寫出到執(zhí)行的過程
4.2 源程序
4.3 編輯源程序
4.4 編譯
4.5 連接
4.6 以簡化的方式進行編譯和連接
4.7 1.exe的執(zhí)行
4.8 誰將可執(zhí)行文件中的程序裝載進入內存并使它運行?
4.9 程序執(zhí)行過程的跟蹤
實驗3 編程、編譯、連接、跟蹤
第5章 【BX】和loop指令
5.1 【BX】
5.2 Loop指令
5.3 在Debu9中跟蹤用loop指令實現(xiàn)酮循環(huán)程序
5.4 Debu9和匯編編譯器masm對指令的不同處理
5.5 loop和【bx】的聯(lián)合應用
……
第3章 寄存器(內存訪問)
第4章 第一個程序
第5章 [BX]和loop指令
第6章 包含多個段的程序
第7章 更靈活的定位內存地址的方法
第8章 數(shù)據處理的兩個基本問題
第9章 轉移指令的原理
第10章 CALL和RET指令
第11章 標志寄存器
第12章 內中斷
第13章 int指令
第14章 端口
第15章 外中斷
第16章 直接定址表
第17章 使用BIOS進行鍵盤輸入和磁盤讀寫
綜合研究
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