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紀澤是晚清外交界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博通西學、會講英語,擔任大清國駐外公使八年,立功無數,卻累遭保守派彈劾和慈禧太后申飭?;貒笠蚋矣诎l(fā)表自己的見解,又為百官和太后所難容……《虎口索食第一人:晚清外交家曾紀澤》從曾紀澤起復寫起,按時間順序,生動地再現(xiàn)了與法國修約、到俄國改約、中法戰(zhàn)爭、與英國交涉洋藥稅厘等重大事件的全過程。曾紀澤是大學士曾國藩之子,在那個“八股取士,說洋話為恥”的時代,他是官宦子弟中絕少的幾位懂英文、通西學者之一。他受命赴俄國去改已訂之約,對俄國內外困境和國際局勢熟諳于心,加上左宗棠和李鴻章的軍隊后盾,巧妙運用外交技巧,做到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是清王朝唯一的一位敢“探虎口索已投之食”并獲得成功的人。他與俄國簽訂的《中俄伊犁改訂條約》,不僅被列強視為國際外交史上的奇跡,而且是晚清屈辱外交史中唯一的一個能讓清王朝揚眉吐氣的條約。他還是大清駐外所有二等公使當中唯一的一位享受一等公使俸祿的人。他親手制定了清王朝唯一的一部海軍法——《北洋海軍章程》。他駐外國八年,迭創(chuàng)奇跡,屢立大功,被各國同仁稱道為!“大清國最有遠見卓識的、最愛國的、最杰出的外交家”。在辦外交上,他學識兼?zhèn)?,不畏強敵,能充分運用國際問的時勢矛盾和外交技巧,以增強中國在談判中的地位,達成具體的外交目標,這與李鴻章消極被動的外交政策相比,確實高出一籌。翻閱晚清外交史你還會發(fā)現(xiàn):凡出國擔任過公使的官員,回國后不管官至幾品,死后均不賜謚號;曾紀澤是唯一的一個死后被朝廷賜予謚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