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知識讀物上帝之城駁異教徒(中)

上帝之城駁異教徒(中)

上帝之城駁異教徒(中)

定 價:¥39.00

作 者: (古羅馬)奧古斯丁 著;吳飛 譯
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叢編項:
標 簽: 宗教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42627520 出版時間: 2008-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 330 pages 字數:  

內容簡介

  奧古斯丁生活在羅馬帝國走向衰落的年代,是當時最偉大的神學家。他的著作在整個中世紀對基督教學說和觀點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事實上他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本書是他最著名、最有影響的兩部著作之一,供廣大愛好者閱讀參考。這部書的基本特點,一是奧古斯丁在其中全面展示了自己的整體神學思想,一是他在此集中處理了羅馬的宗教、歷史和政治問題。這些特點使《上帝之城》仍然成為奧古斯丁非常重要的一部書,雖然讀這部書不會像讀《懺悔錄》和《論三位一體》那么充滿樂趣,而且只有在掌握了他的總體框架后才能看出此書的價值。在這部書里,作者處處可以看到奧古斯丁與古典思想之間的連續(xù)和斷裂。但重要的不僅是他與古典的關系,而且是它與后來的基督教思想,特別是現代思想中一些核心理念之間的關系。

作者簡介

  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亦作希坡的奧古斯丁 Augustinus Hipponensis,天主教譯“圣思定”、“圣奧斯定”、“圣奧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古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羅馬天主教系統,他被封為圣人和圣師,并且是奧斯定會的發(fā)起人。對于新教教會,特別是加爾文主義,他的理論是宗教改革的救贖和恩典思想的源頭。他是圣孟尼迦的幼子,出生于北非,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著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等。美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神學著作和《懺悔錄》中。奧古斯丁在皈依基督教以前,愛好世俗文藝,對古希臘羅馬文學有深刻的研究,曾擔任文學、修辭學教師。在這之后,他痛侮為世俗文藝引入歧途,極力攻擊世俗文藝(如荷馬史詩)。他把哲學和神學調和起來,以新柏拉圖主義論證基督教教義。[編輯本段]生平奧古斯丁生于北非(現今的阿爾及利亞)。父親是很有地位的異教徒,但財產不多,為人懶散偷安,貪戀世俗,直到臨終的時候才信主受洗。奧氏的母親莫尼加卻是個忠誠的基督徒,很關心兒子的前程;為他在神面前痛哭流涕代禱,她對這在信仰上已死去的兒子深惡痛絕。神藉異夢指示,使她堅持信心的禱告。奧古斯丁有兩種性情;一種是放肆于性欲中的性情;一種是專誠向上,追求真理的性情。也許父母雙方的品性,都遺傳到他一人身上。因此,奧氏的心靈深處成了善惡劇烈斗爭的戰(zhàn)場。稍長,奧氏便離開出生地,到附近地方上學,后來又負笈至迦太基,在那里專攻修辭學。在這時,他結識了一個女子,并與她同居至少有十四年之久,當時他只不過十七歲而已。在三七二年,私生子出生,極為奧氏所珍愛。奧古斯丁雖放縱于情欲最早,但追求真理也覺悟最速。十九歲時,他讀了西塞羅(Cicero)的著作后,已有心追求真理,以此為人生唯一價值。此后他開始研究圣經,“但圣經對于我好似沒有價值,不足媲美于西色柔的莊嚴文筆。”于是他又向一種思想混合的二元主義,即為摩尼教者,追求心靈與理智的安慰。疼愛他的母親得知他信奉異端,十分痛心,幸有一位善心的主教勸慰她說:“你用這么多眼淚代禱的兒子,不能滅亡。”奧古斯丁崇奉摩尼教共有九年,他一面治學,一面教書,他在迦太基因作了一篇戲劇詩而文名大振。信奉摩尼教日子久了,他開始懷疑這個教門理智上的效能。于是他去見摩尼教的首領,但因這首領在教理上難于自圓其說,這使奧氏在理智的追求上失望了。于三八三年他遷到羅馬。翌年,被委任于當時西方帝國的都會――米蘭,教授修辭學。在米蘭的時候,奧古斯丁聽見了安波羅修大有能力的宣道,但他只是仰慕安氏的口才而來,因他在這時正傾心于新派的懷疑哲學。這是他一生道德水準最低的時期,他的母親為他定了一門親事,因那女子年紀尚輕,一時未能完娶)。奧氏雖與從前之姘婦脫離關系,但不久又與另一個結上了非法之緣,行為較前更不正當。后來,他讀到新柏拉圖派的威克多林傳記,看見他在老年時如何歸向基督,心中大受感動?,F在他才知道上帝不但是一切良善之源,也是一切真實之源。因為他聽安波羅修的講道多了,所以對教會的權威有了極深的印象。加上又聽到埃及的修道士之高尚圣潔生活,乃自慚雖是個知識份子,反為情欲所勞役。在悲痛自責之余,他奔向花園中去,伏在樹下痛哭。忽然仿佛聽到兒童的聲音說:“拿起來讀吧!”他的面色大變,抑制著眼淚,拿起一本他所讀過的書信;急忙翻開,視線即落在這段經文:“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欲?!保_十三:13-14)自此以后,奧古斯丁心里有了平安,他感覺有從上帝而來的能力勝過罪惡,內心起了極大的變化。奧氏的悔改是在三八六年夏日將盡之時,他離開了情婦,辭去教職,退居在一處山莊,與諸友人共研哲學,寫成許多論文。次年復活節(jié)時,奧古斯丁與好友及兒子同在米蘭受洗于安波羅修。莫尼加三十二年來不斷的流淚禱告,果真得到神的垂聽!可惜是在他們回鄉(xiāng)的路途上,莫尼加死于熱病。奧古斯丁敘述他母親死狀,是古代基督教文獻中一座最高貴的紀念碑。他回家鄉(xiāng)后,仍勤究學問。不久,他的兒子也死了。三九一年,他往希坡(Hippo)去受職為神父。四年之后,又繼承主教一職,受職后不久,當地主教全權都歸在他手中了。在希坡,奧氏為非洲那一帶地方創(chuàng)建了第一所修道院,作為訓練教會領袖人才的場所。而其余生則致力于牧養(yǎng)教會、宣講福音、救濟貧弱等事業(yè)上。為了解決北非教會的各種爭端,他更不辭勞苦,四出召開宗教會議。余暇就從事寫作。奧氏的神學思想與他的生平一樣極多采多姿,一方面維護圣經正典的確立,亦于基要信仰或教義的演繹及闡明上有極深的創(chuàng)見;而其思想影響西方羅馬教會尤深。此外,他又確立了基督教哲學;他以神為中心,啟示為基本,而哲學則為神學的使女;他主張信仰使人看見真理,而理智使人多了解真理,但信仰乃至上,“如果要明白,就應當相信,因為除非你們相信,你們不能明白?!边@位非洲拉丁教會的領袖后因熱病,逝世于希坡,終年七十六歲。惟其影響,在歷史上延綿不斷。奧古斯丁的母親孟尼加從奧古斯丁的《懺悔錄》中,可以看到其母親對他的影響,從書中可以看出他與母親的關系。書中奧古斯丁說他自己的個性中,有很多他母親的影子,而且說話的方式也像她。她出生在一個基督教的家庭,受傳統非洲基督教的教導和訓練,過著純樸的生活,緊守安息日。她深深相信,良好的教育能使她兒子成為一個更好的基督徒。在奧古斯丁的回憶中,他早期的生活與他母親息息相關,他說:“她喜歡我與她在一起,就像其他母親,但她比其他母親更加的渴望?!眾W古斯丁說不論他那一個小孩離開時,她都好像要承受一次分娩之痛。28歲那一年,要坐船到羅馬時,他不敢面對他身后的母親。他寫道:“說到她對我的愛,我無話可說。我也能感受到,她再次承受分娩之痛,而且比她肉體生我時更痛苦。....”[編輯本段]思想體系奧古斯丁認為一切美源自上帝。美是分等級的,最高的、絕對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體美是低級的、相對的美。低級有限的形體美本身并無獨立價值,只是通向無限的絕對美的階梯。美體現為整一、和諧,而整一與和諧是上帝按照數學原則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而美的基本要素是數。這個觀點明顯是受到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影響。在美和丑的問題上,他主張美是絕對的,丑是相對的。孤立的丑是形成美的積極因素。這種看法具有辯證性。奧古斯丁主張藝術應拋棄現實世界而反映上帝,達到為宗教服務的目的,造型藝術用于裝飾教堂,詩和音樂應贊美上帝;人欣賞藝術作品實際上是欣賞藝術作品中所包含的上帝的理念。他認為世俗藝術是不真實的,它挑動人的邪惡欲望、使人遠離絕對美的上帝。奧古斯丁在歸信基督之前可能就已經閱讀了新柏拉圖主義的大師:普羅提諾(Plotinus)的著作,這些著作是由Victorinus翻成拉丁文的。新柏拉圖主義認為惡為善的虧缺而非某種正面的實有。這一點有助于奧古斯丁脫離摩尼教的善惡二元論,進而使他能看出基督教對于善惡來源的教義是合理的。因此新柏拉圖主義對他的歸信基督是有幫助的。后來他聽說Victorinus這位新柏拉圖主義的學者也歸信基督了,當他得到這消息時,就很想要起而效尤。奧古斯丁的思想在許多方面是有著很明顯的新柏拉圖主義的色彩。他看重永恒而形上的事物,輕視感官可及的事物;看重理論性的冥思,輕視實用的知識為此生的必須和無奈;堅持要借著從感官的奴役得解放以達于靈魂的凈化。奧古斯丁的宗教神秘主義美學思想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對世俗藝術的攻擊涉及到虛構、想像、構思、象征和形象等文藝理論問題,對后來的許多文藝流派都有影響。

圖書目錄

上帝之城卷九
  1.我們前面論說到了哪里,剩下需要討論什么問題
  2.神是高于鬼怪的,而鬼怪中如果有一部分是好的,他們的庇護能否讓人的靈魂到達真正的幸福
  3.阿卜萊烏斯把什么歸給了鬼怪?他雖然沒有說他們缺乏理性,也沒有說他們有德性
  4.逍遙學派和斯多亞學派關于心靈遭受的攪擾的觀點
  5.性情雖影響基督徒心靈,卻不會陷他們于罪過,反而會磨礪德性
  6.阿卜萊烏斯承認了,那些鬼怪是為什么性情所激,從而能幫助人得到神的保佑
  7.柏拉圖主義者認為,詩人們虛構的下流諸神耽于幫派競爭,這是不對的,這些是鬼怪的特點,不是神的
  8.柏拉圖主義者阿卜萊烏斯對天上的神、空氣中的鬼怪,以及地上的人的定義
  9.通過鬼怪的介入,天上諸神能否與人建立友誼
  10.按照普羅提諾的觀點,人類雖然在必朽的身體中,卻不比永恒的身體中的鬼怪更悲慘
  11.柏拉圖主義者的觀點認為,人的靈魂在脫離身體后就成了鬼怪
  12.柏拉圖主義按照三組相對的特征區(qū)分鬼怪和人的自然
  13.鬼怪們既不像神那樣幸福,又不像人那樣悲慘,那他們是用什么方式做雙方的中介的
  14.人雖然是必朽的,能否因真正的幸福而快樂
  15.上帝與人的中保,作為人的耶穌基督
  16.柏拉圖學派認為天上諸神不愿接觸地上的事,不能與人溝通,于是需要鬼怪來在人和神之間建立友誼。這是否有道理
  17.要達到幸福的生活,分參至善,人需要中保,但不是鬼怪這樣的中保,而是唯有基督那樣的中保
  18.騙人的鬼怪雖然許諾,他們的干預是通向上帝的道路,卻要讓人偏離真理之路
  19.就是在他們自己的服侍者當中,“鬼怪”的名稱也沒有好的含義
  20.什么樣的知識使鬼怪們高傲
  21.主在多大程度上想讓鬼怪知道他
  22.圣天使的知識和鬼怪的知識之間有什么區(qū)別
  23.異教民族把神的名字給諸神是不對的。按照圣經的權威,圣天使和義人都可以享受這些名字
  上帝之城卷十
  上帝之城卷十一
  上帝之城卷十二
  上帝之城卷十三
  上帝之城卷十四
  上帝之城卷十五
  上帝之城卷十六
  對《上帝之城:駁異教徒》(上)的幾點更正與說明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