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據通信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基礎教程(第2版)

計算機網絡基礎教程(第2版)

計算機網絡基礎教程(第2版)

定 價:¥29.00

作 者: 杜煜,姚鴻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21世紀高等學校計算機規(guī)劃教材·精品系列
標 簽: 計算機網絡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5178046 出版時間: 2008-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 273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從Visual C++ 6.0的基礎知識入手,詳細介紹了Visual C++6.0的操作環(huán)境和應用程序的基本框架,然后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順序介紹了用Visual C++6.0開發(fā)Windows程序的方法,包括菜單和加速鍵、對話框、常用控件、文本和字體類、圖形圖像、文件操作、多線程、多媒體、動態(tài)鏈接庫、網絡編程和數據庫開發(fā)等內容。書中在每一個對應的知識點后面,給出了一個或多個示例。在每一章最后有習題,在網上提供了實驗指導,幫助同學們及時復習與實踐。本書在最后提供了兩個課程設計,供學生練習使用。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等專業(yè)及非計算機理工類專業(yè)Visual C++和Windows程序設計等課程的教材,也可供Visual C++初學者自學使用。

作者簡介

暫缺《計算機網絡基礎教程(第2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絡概論 1
1.1 計算機網絡的形成與發(fā)展 1
1.1.1 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lián)機系統(tǒng) 1
1.1.2 計算機—計算機網絡 2
1.1.3 分組交換技術的誕生 3
1.1.4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形成 4
1.1.5 Internet的快速發(fā)展 5
1.1.6 Internet的應用與高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 5
1.2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與功能 6
1.2.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6
1.2.2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6
1.3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7
1.3.1 計算機網絡的系統(tǒng)組成 7
1.3.2 計算機網絡的軟件 8
1.4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8
1.4.1 按網絡的作用范圍劃分 9
1.4.2 按網絡的傳輸技術劃分 10
1.4.3 按網絡的使用范圍劃分 10
1.4.4 按傳輸介質分類 10
1.4.5 按企業(yè)和公司管理分類 11
1.5 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 11
1.6 標準化組織 12
練習題 14
第2章 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 15
2.1 基本概念 15
2.1.1 信息、數據和信號 15
2.1.2 數據通信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 16
2.1.3 通信信道的分類 17
2.1.4 數據通信的技術指標 18
2.2 數據的傳輸 19
2.2.1 串/并行通信 19
2.2.2 信道的通信方式 19
2.2.3 信號的傳輸方式 20
2.3 數據傳輸的同步方式 21
2.4 數據的編碼和調制技術 22
2.4.1 數字數據的調制 22
2.4.2 數字數據的編碼 24
2.4.3 模擬數據的調制 25
2.4.4 模擬數據的編碼 25
2.5 數據交換技術 26
2.5.1 電路交換 26
2.5.2 存儲轉發(fā)交換 28
2.5.3 高速交換技術 30
2.6 信道復用技術 30
2.6.1 頻分多路復用 31
2.6.2 時分多路復用 32
2.6.3 波分多路復用 33
2.6.4 碼分多路復用 33
2.7 傳輸介質的類型與特點 33
2.7.1 雙絞線 34
2.7.2 同軸電纜 34
2.7.3 光纖 35
2.7.4 無線電傳輸 36
2.8 通信接口及設備 38
2.8.1 EIA RS-232C接口 38
2.8.2 EIA RS-449接口 41
2.8.3 ITU-T X.2l接口 42
2.8.4 Modem 42
2.9 差錯控制技術 44
2.9.1 差錯的產生 44
2.9.2 差錯的控制 45
練習題 47
第3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49
3.1 網絡體系結構及協(xié)議的概念 49
3.2 開放系統(tǒng)互連參考模型 50
3.2.1 ISO/OSI模型 50
3.2.2 物理層 53
3.2.3 數據鏈路層 54
3.2.4 網絡層 55
3.2.5 其他各層的簡介 56
3.3 TCP/IP的體系結構 57
3.3.1 TCP/IP概述 57
3.3.2 TCP/IP體系結構 57
3.3.3 TCP/IP協(xié)議簇 58
3.3.4 IP編址技術 60
3.3.5 子網技術 64
3.3.6 IPv6技術 73
3.4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 77
練習題 79
第4章 計算機局域網絡 81
4.1 局域網概述 81
4.1.1 局域網的特點 81
4.1.2 局域網層次結構及標準化模型 82
4.2 局域網的主要技術 83
4.2.1 拓撲結構 84
4.2.2 傳輸介質與傳輸形式 85
4.2.3 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85
4.3 傳統(tǒng)以太網 87
4.3.1 以太網的產生和發(fā)展 87
4.3.2 粗纜以太網 88
4.3.3 細纜以太網 89
4.3.4 雙絞線以太網 89
4.4 高速局域網 90
4.4.1 快速以太網 90
4.4.2 吉比特以太網 91
4.4.3 10吉比特以太網 93
4.4.4 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 94
4.5 交換式以太網 95
4.5.1 交換式以太網的工作原理 96
4.5.2 交換式以太網的特點 97
4.5.3 三層交換技術 97
4.6 虛擬局域網 99
4.6.1 VLAN概述 99
4.6.2 VLAN的實現 100
4.6.3 VLAN的劃分方法 101
4.6.4 VLAN的優(yōu)點 103
4.7 無線局域網 103
4.7.1 無線局域網的相關標準 103
4.7.2 無線局域網的應用領域 104
4.7.3 無線局域網的特點 105
4.7.4 無線局域網的組建 106
4.8 局域網連接設備與應用 107
4.8.1 網絡適配器 107
4.8.2 中繼器 107
4.8.3 集線器 108
4.8.4 交換機 108
練習題 114
第5章 結構化布線系統(tǒng) 116
5.1 結構化布線系統(tǒng)概述 116
5.1.1 結構化布線系統(tǒng)的概念 116
5.1.2 結構化布線系統(tǒng)的標準 117
5.2 結構化布線系統(tǒng)的組成 117
5.2.1 用戶工作區(qū)系統(tǒng) 119
5.2.2 水平布線系統(tǒng) 119
5.2.3 垂直布線系統(tǒng) 119
5.2.4 設備間系統(tǒng) 120
5.2.5 布線配線系統(tǒng) 120
5.2.6 建筑群系統(tǒng) 121
5.3 典型的水平布線系統(tǒng) 121
5.3.1 水平布線系統(tǒng)的要求 122
5.3.2 8針RJ-45型連接器 123
5.3.3 模塊配線架 124
5.3.4 工作區(qū)通信插座 124
5.3.5 跳接電纜 125
5.4 結構化布線系統(tǒng)應注意的事項 125
5.4.1 電源、電氣保護與接地 125
5.4.2 環(huán)境保護 125
練習題 126
第6章 網絡操作系統(tǒng)與網絡結構 127
6.1 網絡操作系統(tǒng)及其特點 127
6.1.1 網絡操作系統(tǒng)概述 127
6.1.2 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特點 127
6.1.3 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服務功能 128
6.2 網絡系統(tǒng)的結構及相關概念 129
6.2.1 對等網絡 130
6.2.2 基于服務器的網絡 131
6.3 網絡服務器的種類 132
6.3.1 文件服務器 132
6.3.2 應用服務器 132
6.3.3 特殊服務器 132
6.4 服務器技術 133
6.4.1 多處理器技術 133
6.4.2 總線能力 134
6.4.3 內存 135
6.4.4 磁盤接口技術 135
6.4.5 容錯技術 136
6.4.6 磁盤陣列技術 136
6.4.7 服務器集群技術 138
6.4.8 熱插拔技術 139
6.4.9 雙機熱備份 139
6.4.10 服務器狀態(tài)監(jiān)視 139
6.5 典型的網絡操作系統(tǒng) 140
6.5.1 Windows NT/2000和Windows 2003 140
6.5.2 NetWare操作系統(tǒng) 144
6.5.3 UNIX操作系統(tǒng) 147
練習題 149
第7章 網絡的計算模式 151
7.1 網絡計算模式的發(fā)展 151
7.1.1 以大型機為中心的計算模式 151
7.1.2 以服務器為中心的計算模式 152
7.1.3 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的出現 152
7.1.4 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的應用 152
7.2 客戶機/服務器模式 153
7.2.1 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的特點 153
7.2.2 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的優(yōu)點 155
7.2.3 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的中間件 156
7.3 瀏覽器/服務器模式 158
7.3.1 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的確定與特點 158
7.3.2 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的發(fā)展 159
7.3.3 基于Web技術的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特征 160
7.3.4 瀏覽器/服務器模式應用系統(tǒng)平臺的特點 161
練習題 161
第8章 網絡的互連 163
8.1 互連網絡的基本概念 163
8.1.1 網絡互連的類型 164
8.1.2 網絡互連的層次 165
8.2 網絡互連設備 167
8.2.1 網橋 167
8.2.2 路由器 170
8.2.3 網關 175
8.3 其他網絡技術 175
8.3.1 公用電話交換網 176
8.3.2 綜合業(yè)務數字網 177
8.3.3 公共分組交換數據網 178
8.3.4 數字數據網 180
8.3.5 幀中繼 181
8.3.6 xDSL接入網技術 182
8.3.7 ATM技術 185
練習題 187
第9章 Internet應用與Intranet 189
9.1 Internet概述 189
9.1.1 Internet的管理機構 190
9.1.2 Internet的資源與應用 190
9.1.3 Internet在中國的發(fā)展 193
9.2 域名系統(tǒng) 194
9.2.1 層次型域名系統(tǒng)命名機制及管理 195
9.2.2 Internet域名系統(tǒng)的規(guī)定 196
9.2.3 域名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 197
9.3 主機配置協(xié)議 199
9.3.1 引導程序協(xié)議 199
9.3.2 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xié)議 199
9.4 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 200
9.4.1 SNMP的概念 200
9.4.2 網絡管理的功能 201
9.5 WWW服務 202
9.5.1 WWW的發(fā)展 202
9.5.2 WWW的相關概念 202
9.5.3 WWW的工作方式 204
9.5.4 WWW瀏覽器 205
9.5.5 WWW的語言 205
9.6 電子郵件服務 209
9.6.1 電子郵件的特點 209
9.6.2 電子郵件的傳送過程 210
9.6.3 電子郵件的相關協(xié)議 210
9.6.4 電子郵件的地址與信息格式 211
9.7 文件傳輸服務 213
9.7.1 文件傳輸的概念 213
9.7.2 FTP 213
9.7.3 FTP的主要功能 214
9.7.4 匿名FTP服務 214
9.8 遠程登錄服務 215
9.8.1 遠程登錄的概念與意義 215
9.8.2 Telnet協(xié)議與工作原理 215
9.8.3 Telnet的使用 216
9.9 網絡新聞與BBS 216
9.9.1 網絡新聞 217
9.9.2 電子公告牌 218
9.10 Internet的用戶接入技術 218
9.10.1 通過聯(lián)機終端方式接入 218
9.10.2 通過SLIP/PPP方式接入 219
9.10.3 以網絡方式接入 220
9.11 企業(yè)內聯(lián)網 221
9.11.1 企業(yè)網技術的發(fā)展 221
9.11.2 Intranet的概念 222
9.11.3 Intranet的主要技術特點 223
9.11.4 Intranet網絡的組成 223
練習題 227
第10章 計算機網絡安全 229
10.1 計算機網絡安全概述 229
10.2 計算機網絡的安全要求 230
10.2.1 計算機網絡安全的要求 230
10.2.2 計算機網絡的保護策略 231
10.2.3 網絡安全的脆弱點 232
10.2.4 安全計劃與管理 232
10.2.5 常用的安全工具 233
10.3 訪問控制與設備安全 235
10.3.1 訪問控制技術 235
10.3.2 設備安全 238
10.4 防火墻技術 239
10.4.1 防火墻的優(yōu)缺點 239
10.4.2 防火墻的設計 241
10.4.3 防火墻的組成 241
10.5 網絡安全的攻擊與防衛(wèi) 244
10.5.1 常見的網絡攻擊及解決方法 244
10.5.2 網絡安全的防衛(wèi)模式 247
10.5.3 常用的安全措施原則 247
練習題 248
第11章 實驗設計 250
11.1 實驗一——使用串行接口直連兩臺計算機 250
11.2 實驗二——使用超級終端進行串行通信 251
11.3 實驗三——組建一個小型的對等局域網(硬件部分) 254
11.4 實驗四——組建一個小型的對等局域網(軟件部分) 256
11.5 實驗五——組建一個小型的對等局域網(網絡連通測試) 257
11.6 實驗六——劃分子網并測試子網間的連通性 260
11.7 實驗七——路由器與靜態(tài)路由配置 262
11.8 實驗八——動態(tài)路由協(xié)議RIP的配置 264
11.9 實驗九——動態(tài)路由協(xié)議OSPF的配置 265
11.10 實驗十——VLAN的劃分與互通 266
11.11 實驗十一——WWW服務 269
11.12 實驗十二——使用電子郵件服務 269
11.13 實驗十三——遠程登錄 270
11.14 實驗十四——文件傳輸服務 271
參考文獻 273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