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合一的重要性
達成共識
教皇制
異教徒手中的圣經
容許存在異議的領域
第二章 正統(tǒng)的邊界:信仰
《使徒信經》
《尼西亞信經》
要理問答
對象錯置的崇拜和濫用上帝之名
信仰在歷史中“發(fā)展”嗎?
信經的內容與正統(tǒng)的問題
第三章 正統(tǒng)的界限:教會的建制
教會外圍的“混亂”
秩序(Orderliness)
事工和建制
嚴格主義者的辯論
分裂論
大流散
正統(tǒng)實踐
第四章 異端的分類
基督教可以引入古代哲學的哪些內容?
道成肉身和基督論
奧古斯丁的三個問題
復活節(jié)之爭
化質說的教義
1054年和東西部的大分裂
從教派到“宗派身份”(Confessional Identity)
名之威力
非信徒的種類
給涉嫌的異端定罪
批判文學的出現(xiàn)
第五章 異端和社會的挑戰(zhàn)
大眾異端:反制度異議者的辯護
異議之路(The Road to Dissent)
瓦勒度派
約翰·威克利夫和羅拉德派的運動
約翰·胡斯
胡斯“運動”
中世紀之后的社會影響
第六章 善與惡
中世紀的二元論
第七章 對異端的處理
大學布道
異端自己的宣講
十字軍
宗教裁判所
權力平衡的改變
忍受差異
結語
注釋
進一步閱讀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