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中國政治三禮館:清代學術(shù)與政治互動的鏈環(huán)

三禮館:清代學術(shù)與政治互動的鏈環(huán)

三禮館:清代學術(shù)與政治互動的鏈環(huán)

定 價:¥55.00

作 者: 林存陽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社會科學學院青學者文庫·歷史考古研究系列
標 簽: 中國政治

ISBN: 9787509701515 出版時間: 2008-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321 pages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探究《三禮》學演進問題為入手,以乾隆初葉為重點考察時段,以清廷詔開三禮館為核心議題,將其置諸清代社會由亂而治而盛的廣闊歷史背景之中,從清代學術(shù)發(fā)展的整體過程予以把握,通過對清廷詔開三禮館的舉措和緣由、纂修進程、人事變遷、《三禮義疏》的學術(shù)取向與架構(gòu)、《大清通禮》等御纂禮書所發(fā)揮的政治文化功能、三禮館開館的歷史意蘊等問題的詳細梳理和闡發(fā),力圖從一個新的視角,來解讀清代學術(shù)與政治文化在清中期轉(zhuǎn)型的契機與表現(xiàn)形態(tài)。通過梳理、剖析這一既具典型性又具轉(zhuǎn)折意義的大型政治性學術(shù)活動,旨在揭示《三禮》學在清中期的演進走勢,以及學術(shù)思潮與政治文化取向互動所形成的影響,進而彰顯三禮館在清代《三禮》學史和政治文化抉擇轉(zhuǎn)型過程中所具有的關(guān)鍵性和歷史意義。

作者簡介

  林存陽,男,1970年3月生,山東省濟寧市任城人。1994年9月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師從劉澤華先生攻讀碩士學位,從事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文化史研究;1997年7月畢業(yè),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學位論文為《帝王名號政治文化析論》。1997年9月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歷史所陳祖武先生攻讀博士學位,從事清代學術(shù)思想史研究;2000年7月畢業(yè),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學位論文為《清初三禮學》。2000年7月至今,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清史研究室,研治清代學術(shù)思想史,尤以清代《三禮》學為主攻方向。從事科研工作以來,先后參加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重大課題——“乾嘉學派研究”、“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史鑒”、“中國歷史上的腐敗與反腐敗研究”等課題;并主持歷史所個人重點課題——“三禮館與乾隆初葉的學術(shù)走向”;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20余篇。其間,2001年6月應(yīng)臺灣“中國大陸研究會”之邀,曾隨本院科研局組織的“青年學者交流團”赴臺灣進行學術(shù)交流。

圖書目錄

內(nèi)容提要
前言
第一章 三禮館的詔開及其原因
第一節(jié) 三禮館的詔開
第二節(jié) 開館之緣由
第二章 三禮館纂修整體進程
第一節(jié) 三禮館之進程
第二節(jié) 《日講禮記解義》的???br />第三章 三禮館人事變遷與纂修條件
第一節(jié) 三禮館人事變遷
第二節(jié) 纂修《三禮》義疏的條件
第四章 《三禮義疏》的學術(shù)取向與架構(gòu)
第一節(jié) 《三禮義疏》的學術(shù)取向
第二節(jié) 《三禮義疏》的架構(gòu)
第五章 《欽定大清通禮》等的政治文化功能
第一節(jié) 《欽定大清通禮》與《皇朝禮器圖式》
第二節(jié)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
第六章 三禮館詔開的歷史意蘊
第一節(jié) 政治文化抉擇的定型
第二節(jié) 學術(shù)轉(zhuǎn)向與禮學興起
第三節(jié) 三禮館之啟示
余論
附錄一
三禮館編年
三禮館儒臣一覽簡表
附錄二
方苞三禮學論析
杭世駿與三禮館
禮法之治:維系清代王權(quán)的一種政治理念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