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觀應(1842-1921),本名官應,字正翔,(一作匋齋),別署羅浮偫鶴山人、待鶴山人等。祖籍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雍陌鄉(xiāng)。他是中國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維新思想體系的理論家,揭開民主與科學序幕的啟蒙思想家,也是實業(yè)家、教育家、文學家、慈善家和熱忱的愛國者。他的主要著作《盛世危言》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影響深遠,具有重要地位。《盛世危言》是中國思想界中一部較早地認真考慮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著作。就其對當時許多問題的思考,百年之后仍然不能抹殺其具有現實意義的光輝?!妒⑹牢Q浴肥且粋€全面系統地學習西方社會的綱領,它毫不諱言中國在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落后于西方。提出了從政治、經濟、教育、輿論、司法等諸方面對中國社會進行改造的方案。在政治上不但提出了建立議會式的立憲政體,而且提出了將政治公開于傳媒,由朝野各方評論,這樣才可能使施政臻于完善。在經濟上鄭氏主張由民間組建工商業(yè)團體,大力發(fā)展現代工業(yè),在教育上,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新見解。在司法上他指出了中國的法律和法律的運用無不體現了黑暗與殘暴,所以須得向西方學習。該書反映了作者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從早期雛形到成熟體系的演變發(fā)展,也體現了中國近代“重商“思想從產生、發(fā)展到基本完善的成長過程。此書出版,選取了上海圖書館所藏的《盛世危言》十四卷本加以原大影印,線裝8冊。十四卷本中沒有《原君》、《自強》等鄭觀應收進八卷本的七篇文章則以附錄形式輯于書后,以求學術上的完整性,便于讀者參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