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觀察是質的研究收集資料的方法之一,而參與式觀察常常與訪談法相結合使用?,F代精神分析治療要求,治療師除了通過參與式觀察和訪談(無防御式的訪談,可以是開放的,也可以是結構或半結構式訪談,但主要是非結構性、非指導性的訪談)的方法進行收集資料之外,還特別強調以自己的心靈感受(反移情)為收集資料的工具,通過對反移情的觀察去洞悉病人的內心世界活動。質的研究對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經常要求是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三者交叉進行,這不同于量的研究所遵循的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這樣一種線性的研究程式。在精神分析治療中,尤其是在長程的精神分析的治療中,病人在治療的不同階段所提供的資料經常是相互矛盾的,這就要求治療師在整理病人的資料中,要邊收集,邊整理,邊分析,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病人的人格組織及病理機制。本書就是以質的研究方法論為指導,采取目的性抽樣(個案研究),對主動尋求治療的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進行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按照克恩伯格及其他精神分析學者發(fā)展出的精神分析治療學原理,進行參與式觀察,在治療的過程中循環(huán)式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以減輕患者的病情為目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收集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信息資料,深入了解我國文化背景下的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心理病理特征、病因、人格組織的特點,以驗證克恩伯格所創(chuàng)立的移情焦點心理治療方法在治療我國文化背景下的邊緣性人格障礙的適用性,進而探討文化差異對邊緣性人格患者接受心理治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