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泉港區(qū)是正在開發(fā)建設的國家級石油化工工貿港口城市,也是福建省湄洲灣石化基地先導區(qū)。這里是閩南語系與莆仙語系的交匯地帶,也是福建民間音樂閩南色彩區(qū)與莆仙色彩區(qū)的過渡地帶。這里既有民間音樂南音、打正鼓、文管、戲曲高甲戲、掌中木偶、“咸水腔”薌劇、莆仙戲,又有民間習俗搶“七星燈”,民間手工技藝泉州古船模制作技藝,傳統(tǒng)體育與競技沙格龍舟賽等一批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泉州北管,正是生長在這一特殊地理位置和藝術氛圍中的一朵民間音樂奇葩,臺灣北管與其是同樹異枝的兩朵姐妹花,日本民間音樂與它有很深的淵源關系。本書是作者20年研究心血的結晶,也是作者師生情的升華,分4個部分進行全面、詳盡的闡述。資料豐富,內容詳實,文字通暢,編法新穎,配以珍貴圖照,既是一部著作,又是一部教材,對全面了解泉州北管,研究它與其他民間音樂的淵源關系具有較高的價值,可供音樂工作者、音樂愛好者、文化系統(tǒng)干部、文史等學科研究者學習參考用,也可作為大中小學北管教學的參考資料或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