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導論
第一章 城市大比拼的時代——21世紀的競爭主題
第一節(jié) 中國發(fā)展的關鍵節(jié)點
第二節(jié) 六大巨人的比較
第三節(jié) 上海:今日的起跑線
第四節(jié) 發(fā)展的排行榜
第二章 走向世界文化之都——上海的戰(zhàn)略定位
第一節(jié) 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第二節(jié) 國際都市的共同選擇
第三節(jié) 三大城市群的底氣和比較
第四節(jié) 走向世界文化之都
第三章 誰是文化的領跑者——世界舞臺上的城市角色
第一節(jié) 文化之都的多樣選擇
第二節(jié) 上海的優(yōu)勢和潛力
第三節(jié) 與世界之都的真實差距
第四節(jié) 奮起直追的突破口
第四章 領先者為王創(chuàng)意者制勝——“創(chuàng)新城市”的實踐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新城市”的文化途徑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新還是落伍:上海的正與反
第三節(jié) 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
第五章 申博,申奧,申旅,申魅——城市的資源和配比方式
第一節(jié) 資源的層次和配比
第二節(jié) 上海的文化資源方程式
第三節(jié) 在限制中才能顯出身手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造休閑和“酷”的服務
第六章 什么是最好的:巨大的,固定的,還是靈活的,集聚的——文化建筑功能的設計
第一節(jié) 什么是最好的
第二節(jié) 6340 km2的大文化布局
第三節(jié) 文化空間的集聚再造
第四節(jié) 閑置空間利用——城市再生的策略
第七章 向科技致敬——以文化的名義——科技推動力與文化生產力
第一節(jié) 文化創(chuàng)新的搖籃
第二節(jié) 新媒體的大潮汐
第三節(jié) 上海需要喜馬拉雅
第八章 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運作機制——政府、企業(yè)和民間合作的文化推動力
第一節(jié) 形成政府、企業(yè)和民間機構的合力
第二節(jié) 當代藝術的運作流程
第三節(jié) 讓藝術發(fā)揮更積極的社會作用
第四節(jié) 合而不同的靈活機制
主要參考資料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