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哲學并不沉重
本書閱讀導航
第1章 什么是哲學
1.本章導讀:歡迎來到哲學世界
2.多樣的研究對象和普世主題:哲學研究什么
3.探求關于整體的普遍性原理:哲學的主題
4.思考、批判和改進:哲學的研究方法
5.廣泛吸納其他學科:哲學和其他學科
6.傍晚思考時發(fā)揮作用:哲學存在的意義
7.浮光掠影兩千五百年:哲學的歷史
第2章 古希臘哲學
1.本章導讀:哲學的誕生
2.最初的哲學家們:探尋萬物本原的人們
3.詭辯學家:以人為尺度的相對主義者
4.蘇格拉底:自知無知,寧死愛真知
5.柏拉圖:信仰永恒的真理和哲人政治
6.亞里士多德: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7.斯多葛學派、新柏拉圖主義等:混亂時代中生存的
第3章 中世紀哲學
1.本章導讀:知性和信仰的論爭與調和
2.影響歐洲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的誕生和傳播
3.奧古斯丁與中世紀哲學:圍繞普遍存在展開的爭論
4.托馬斯·阿奎那:給神下定義的人
5.鄧斯·司各特:重視個體,強調意志
6.威廉·奧克姆:去除多余“本質”的唯名論
第4章 近代西方哲學
1.本章導讀:近代西方哲學的形成
2.弗蘭西斯·培根:近代科學的萌茅
3.笛卡兒(1):懷疑一切,世界因我而存在
4.笛卡兒(2):身心之異和誠實的神
5.托馬斯·霍布斯:國家是臣民須絕對服從的怪獸
6.布萊斯·帕斯卡:人不過是會思想的蘆葦
7.巴魯克·斯賓諾莎:中神毒的人
8.威廉·萊布尼茨:“單子”是“宇宙的活鏡子”
9.洛克:人民有抵抗公權的權利
10.喬治·貝克萊:存在的,即被知覺到的
11.大衛(wèi)·休謨:以懷疑論否定自然科學
12.讓·雅克·盧梭:歸于充滿愛和平等的自然
13.杰里米·邊沁、約翰·斯圖亞特·密爾:功利主義與幸福
14.康德(1):“先驗主義”及人的認識局限
15.康德(2):新的道德觀和審美標準
16.戈特利布·費希特:自我的自由是一切的根源
17.弗里德里希-謝林:一切的根源是“自然”
18.黑格爾(1):德國觀念論的完成者
19.黑格爾(2):什么是辯證法
20.亞瑟·叔本華:非理性主義和悲觀主義
21.路德維格·費爾巴哈:揭示“異化”
22.索倫·克爾凱郭爾:存在主義之父
第5章 “近代”的動搖
1.本章導讀:不安與反思的“近代”
2.馬克思(1):勞動者的異化
3.馬克思(2):歷史唯物主義
4.尼采:上帝死了和強力意志
5.弗洛伊德:開創(chuàng)“精神分析”理論
6.亨利·柏格森:什么是映象
7.作為工具的知識:知識的價值在于有用
第6章 現(xiàn)代西方哲學
1.本章導讀:不安的時代
2.胡塞爾:用現(xiàn)象學揭示認識的結構
3.海德格爾:開始探討存在的意義
4.薩特:存在主義
5.梅洛一龐蒂:擁有身體的存在及自由
6.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展開解釋學哲學
7.伯特蘭·羅素:“記述理論”
8.吉爾伯特·賴爾:“范疇錯誤”
9.約翰·奧斯?。赫Z言構成“行為”
10.維特根斯坦:我們的語言游戲
11.魯?shù)婪颉た柤{普:為科學尋找依據
12.奎因:實用主義把握科學
第7章 二戰(zhàn)以后的西方哲學
1.本章導讀:從結構主義到新潮流
2.索緒爾:差異產生意義
3.克勞德·列維·施特勞斯:結構中的人類
4.路易斯·阿爾都塞:用結構主義分析社會
5.讓-弗朗索瓦·利奧塔:后現(xiàn)代思潮登場
6.米歇爾·??拢荷臋嗔?br /> 7.雅克·德里達:解構主義思潮
8.吉爾·德勒茲:塊莖存在和游牧思想
9.波伏娃等:女權主義
10.愛德華·薩義德:東方主義的批判
11.產生于熱力學的思想:復雜體系
第8章 東方哲學
1.本章導讀:東方哲學的特點
2.儒家思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
3.墨家:反戰(zhàn)“非攻”的行動派
4.道家:自然無為的出世哲學
5.法家:以富國強兵為務
6.朱熹:理學的集大成者
7.近現(xiàn)代中國哲學:面對西方哲學的困惑
8.婆羅門教哲學:梵我合一和業(yè)報輪回
9.印度哲學的百家爭鳴:“正統(tǒng)六派”與沙門思潮
10.佛教思想(1):原始佛教哲學
11.佛教思想(2):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