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
戰(zhàn)國末期燕國的太子丹擔心的問題,和其它太子擔心的問題完全不同。太子丹不擔心自己的太子地位,而是為即將滅亡的國家命運擔憂。面對秦國咄咄逼人的入侵,太子丹過早地承擔起了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展開了對秦國的理想主義復仇行動。
人質生涯
謀劃刺秦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
皇太子首先是皇帝的兒子,其次才是帝國未來的接班人。因此,皇太子要經常在皇帝身邊伺候著,不僅是為增進父子親情,更為了消除政治隱患,以備不測。秦始皇的嫡長子扶蘇就是因為長期領兵在外,在已經被秦始皇確定為接班人的情況下遭到趙高、胡亥和李斯的迫害,與一步之遙的龍椅擦肩而過,糊里糊涂地自殺了。
暴斃旅途
沙丘政變
王朝夭折
巫蠱禍后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
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優(yōu)秀的接班人,又有外戚衛(wèi)青家族的庇護,地位看似不可動搖。但他始終生活在漢武帝巨大成就和人格魅力的陰影之下,父子間存在巨大的性格差異。當這種差異用父子間刀光劍影、尸體填滿溝壑的極端形式表現(xiàn)出來后,整個漢王朝都震驚了,數(shù)年之間都難以承受政變的血腥后果。
皇帝家事
巫蠱之禍
真相大白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
每位皇帝心目中總有一位最佳的太子人選。孫登就是孫權認為最佳的接班人。孫登將太子和皇帝的關系處理得非常好,可惜死在了孫權的前面。孫登死后,孫權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新太子不盡如人心,其他兒子更不成器。遲疑間,諸子爭位,在東吳政壇掀起了臺風。
最佳人選
二子爭位
無奈的選擇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
從東漢覆滅到隋唐建立的漫長亂世中,有過一次短暫的統(tǒng)一。西晉王朝平定三國亂世,維持了二十多年的天下一統(tǒng)。但是西晉到了第二代晉惠帝的時候,就迅速衰亡了。晉惠帝是個弱智。他的低智商對王朝的衰敗有不可推脫的責任,而晉武帝的選擇失誤也有責任。
開國君王家事愁
傳位不及兄弟
低智商貽害無窮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
南朝梁時的昭明太子蕭統(tǒng)是一位近乎完美、令人無可挑剔的皇位接班人。他道德高尚、孝敬父母、名聲在外,得到了朝野一致的稱贊??上В@位似乎將要毫無懸念地繼位的太子卻在31歲的時候辭別人世。昭明太子的死,與一樁墓地“蠟鵝事件”有關,更與和諧的表象下的父子性格與思路差異有關。
完美的接班人
文選留名
蠟鵝事件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
唐中宗李顯一生兩次被立為太子、一次被廢、兩次登基當皇帝,最后被妻子和女兒用枕頭悶死,命運跌宕起伏,散發(fā)著濃郁的悲劇色彩。兇狠強悍的母親,懦弱無能的個性和錯綜復雜的局勢,決定了李顯只能是唐朝大明宮中的一個匆匆過客而已。
三個苦命的哥哥
政變復位
枕頭下的悲劇
守得云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
南宋的皇位傳承充滿著疑問。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南宋的皇帝們的生育能力普遍很弱。從宋高宗趙構之后的多個皇帝沒有子嗣。這就為皇位傳承提供了許多“可操作的空間”。如果皇帝沒有繼承人,朝廷都要從宗室中尋找血緣親近、品德優(yōu)良的子弟繼承皇位。挑選的制度再完備,因為畢竟是人來做的,總是會出現(xiàn)一點奇怪的事情。
榜樣趙構
皇帝選兒子
宋理宗來歷不明
養(yǎng)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
明憲宗太子、日后的明孝宗朱祐樘身世離奇,6歲之前一直在冷宮的某個暗室中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他的意外現(xiàn)身出乎父親明憲宗和那些野心家們的意料之外,隨即引發(fā)了太子之位和江山爭奪。朱祐樘的太子故事包含了陰謀、冒險、謀殺和報恩等一系列熱門元素。
藏在深宮
太子喪母
弘治中興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
朱常洛就是明光宗。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年號“泰昌”,因為朱常洛僅在位30天。更很少有人知道朱常洛為了那30天的皇帝生涯苦熬了39年之久。因為不討父親萬歷皇帝喜歡,朱常洛的太子地位岌岌可危,經歷了一樁又一樁的謎案,牽動了整個明王朝的神經。
國本之爭
梃擊謎案
奪命的紅丸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
皇太子總是和耀眼的皇權聯(lián)系在一起的。那么,離開皇權的皇太子會是什么樣子呢?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亡國太子。他們的生活和境遇又會如何呢?我們可以從明朝亡國太子的悲慘命運中看到:皇太子和一個王朝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一旦王朝滅亡了,不管太子愿意還是不愿意,他只能“以死殉國”。
紫禁城的冤魂
落入凡塵起波瀾
朱三太子案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
康熙皇帝在確立太子這件事上失敗得一塌糊涂。他兩次冊立太子,又兩度廢黜太子;眾多的皇子拉幫結派,兄弟相殘,展開了激烈的皇位爭奪戰(zhàn)??滴醭膹U立太子事件是一個疑團接著一個疑團,從一個陰謀走向另一個陰謀。直到康熙咽氣的那一刻,皇位之爭才算告一段落。
失敗的領跑者
兩廢太子
兄弟相殘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立愚不立賢
道光皇帝是半身倒在古代史,半身躺在近代史上的人。面對鴉片戰(zhàn)爭以后的“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道光皇帝會選擇什么樣的一個繼承人呢?是和自己一樣平庸穩(wěn)重的奕詝還是能力出眾慷慨激昂的奕?道光皇帝的選擇是前者,之后清王朝繼續(xù)沿著積貧積弱的軌道沉淪。
立愚不立賢
對錯自有評說
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同樣皇帝的寶座也不是輕易能坐得的。什么人能坐皇帝的位置,什么時候能坐,應該怎么坐,坐之前需要做些什么準備,這一切都是有明確而又嚴格的規(guī)定的。它們構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皇太子制度,衍化出了形形色色的“皇太子現(xiàn)象”。而參與其中的主角是一群邂逅皇位的、既幸運又不幸的孩子們。
皇太子制度
皇帝無家事
后記:成敗皆是匆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