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的禮品店一直是最受人們喜愛的設施,也是博物館重要的經濟來源。就教育性、趣味性和稀有性而言,這些紀念品不止可以供人回憶,也有助于美的教育,無形中讓人們在博物館的經驗更多元豐富。時勢所趨,現在各大博物館從館長到研究員,展示設計到教育工作者,都希望創(chuàng)造與觀眾溝通的機會,延長觀眾停留時間,好加強一般社會大眾全面性的“博物館經驗”。目前已經有許多世界級的大博物館,對于只前來購物的觀眾不收費。而新世紀的建筑師,對于觀眾的“參觀”和“消費”行為均用心觀察與研究,以期能更有效地規(guī)劃出舒適合宜的動線。他們通常會把光潔明亮的禮品店,開設在大門入口或近大街的一樓,櫥窗設計在最容易被看見的地方,好向路人招手。相反地,選擇把精致的咖啡館或餐廳,開設在中庭或花園角落,好讓觀眾舒服自在地休憩。例如紐約現代美術館就是又有中庭花園又有一流的藝術書店,還有一家設計品牌的專門店。大都會博物館首開風氣之先,除了館內設有多家禮品店,在紐約的高級百貨公司都設有專柜。連剛剛改建完成的故宮博物院,也推陳出新因應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將禮品店的設計規(guī)劃視為重要的入口設施,還計劃增建新餐廳。其實博物館(museum)和娛樂(amusement)兩個字的字根也有其淵源!好玩的是從希臘繆斯女神(Muse)到阿布達比的快樂島,從古典到新貴,無疑大家對博物館的定義和期待也越來越寬廣多元了。在博物館里,我時常因為重新“發(fā)現”而快樂,希望這本書的讀者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