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書中,我講述了七個故事,均以我的咨詢實踐為原型。為尊重來訪者,也為遵守職業(yè)規(guī)范,在征詢當事人同意使用其事件后,將其姓名、年齡、職業(yè)、背景等均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但依然忠實于客觀。如有相同姓名或事件,僅為巧合,謹以致歉。故事中有三個是送給咨詢師朋友的,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之功效。然而,個案自有個案的獨特,手記不是教材。積我十年感受而言,每一個個案,都應當做一類個案對待。榮格曾經說過:為每個病人創(chuàng)造一套新的治療語言。故書中案例及做法,借鑒可以,提示亦可,但“復制”絕非明智之舉。對普通讀者而言,希望能夠明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環(huán)境和成長經歷,切忌簡單套用書中所述個案的表象與結論;如果確實感到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已陷于心理困境,理智的做法是及時尋求心理咨詢機構和專業(yè)心理工作者的幫助,爭取早日走出困惑,愉快生活。